返回

高中三年级政治

首页
  • 单选题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孔子正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熟知。截至2010年10月,各国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回答1~2题。
    1、“君子和而不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孔子的这些宝贵思想至今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这表明
    [     ]

    ①文化促进人的发展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④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的成立有利于
    [     ]

    ①世界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②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本题信息:2011年专项题政治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吴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孔子正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熟知。截至2010年10月,各国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 主要考查您对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传统文化的继承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文化对人的影响
  •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 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对人有影响:

①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形成。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修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的理解: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对人有哪些影响?)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的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化幸福的生活。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在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们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得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②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大众传媒的含义: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成为大众传媒。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3)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途径 具体表现
商业贸易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人口迁徙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教育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其他途径 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主要手段:大众传媒如今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2)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交流的意义:

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丰富发展了外国文化,增强了中外互信,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

(1)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中外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和表现形式:

(1)含义: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特点:

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提示: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3)具体表现形式: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含义 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地位 它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它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从传统文化

作用

自身看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和智慧的集中展示,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看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从个人角度看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

继承  发展
原因 传统文化中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同时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内容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做法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改造或剔除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传统文化的继承:
 

发现相似题
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孔子正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熟知。...”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