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问答题
    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举行。世博会不仅仅是展示中国科技文化的舞台,同时也是一个全世界各国科技文化交流的平台。
    (1)请写出秦汉时期科技方面的杰出人物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中国古代历史上促进东西方交流和联系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在发展科学技术方面采取了什么举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模拟题历史问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举行。世博会不仅仅是展示中国科技文化的舞台,同时也是一个全世界各国科技文化交流的平台。(1)...” 主要考查您对

丝绸之路

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地动仪

郑和下西洋

863计划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丝绸之路
  • 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 地动仪
  • 郑和下西洋
  • 863计划

丝绸之路:
西汉以前,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滴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奇珍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称于后世的“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以后,开开辟了与南海诸国以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产生的实质:
丝绸之路是西汉政府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汉朝的丝、丝织品大量运到西域后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情况下出现的。它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行为之后的民间行为所导致的后果。


开通丝绸之路的影响和历史作用: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是西汉与西域交往和交流的历史见证。丝绸之路也是西汉时期及以后,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的联系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密切了汉族与沿途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





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
蔡伦改进造纸术:
我国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甘肃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
造纸术的传播和意义:
4世纪起,造纸术传到朝鲜,7世界传到了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后来经过了阿拉伯传到了欧洲和非洲,欧洲人又带着纸张传进了新大陆美洲。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造纸术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造纸术的传播: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
造纸术从我国传播出去以前,朝鲜、日本用过简和帛写字,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树叶写字,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的“纸草纸”写字,欧洲用羊皮作纸写字。在这些书写材料中,有的很脆,有的很笨重。据说欧洲在没有纸之前,抄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因此,这些材料也都不适于大量使用。我国造纸术传播出去后,解决了上述困难,大大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时间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的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正如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在评价包括造纸术在内的我国四大发明的时候所说的:“它们改变了世界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状态,又从而产生了无数的变化;看来一个没有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没有一个显赫人物,对人类事业曾经比这些机械的发现施展过更大的威力和影响。”


地动仪:
地动仪是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具有能测量地震的方位的作用,地动仪比欧洲测量地震的同样仪器早1700年。


地动仪:
地动仪是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具有能测量地震的方位的作用(地动仪只能测量地震的方位,并不能测量地震发生的地点)地动仪比欧洲测量地震的同样仪器早1700年。
地动仪:
 
地动仪的形状和作用:
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有点像一个酒坛,四围刻铸着八条龙,龙头向八个方向伸着。每条龙的嘴里含了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个铜制的蛤蟆,对准龙嘴张着嘴。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就给人发出地震的警报。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张衡的地动仪正对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来,吐出了铜球。按照张衡的设计,就是西部发生了地震。可是,那一天洛阳一点也没有地震的迹象,也没有听说附近有哪儿发生了地震。因此,大伙儿议论纷纷,都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甚至有人说他有意造谣生事。过了几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伙儿这才信服。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下西洋:
1、背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积极遣使到亚非各地,促进中外交流。
2、目的:(1)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2)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为宫廷购回奢侈品。
3、经过: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郑和下西洋历史评价:
1、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2、其规模、航行时间、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市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早半个世纪;
3、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4、局限性;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因而不计经济效益,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长久。

废止了远洋航行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都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和下西洋的隐藏目的: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出了宣扬国威,加强联系外,还有一个隐藏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1402年,朱棣率军攻下南京城。南京陷落时,“宫中起火,帝(建文)不知所终”。有的说“建文帝为僧遁去”。《明史·郑和传》则直截了当地说:“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许立群在《中国史话·三宝太监下西洋》一节中写道:“永乐皇帝派郑和航海的目的是寻找建文帝,因为永乐篡了建文帝的帝位后,建文帝失踪了,永乐怕他逃到国外,将来回来复辟,所以派人去找他。”其他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吴晗的《明初对外政策与郑和下西洋》等也认为,郑和下西洋除了经济方面因素以外,还带着皇上的秘密使命,这秘密使命就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863计划”:
“863计划”是在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关键时期,我国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它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肩负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历史使命。因饲喂老科学家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和小平作出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而得名。

863计划:
1.背景: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开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2.提出:
1986年3月,中国科学院几位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杨家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 
3.研究领域:
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海洋高技术。 
4.意义:
“863”计划的实施,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突破并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缩小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极大地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及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的改造了提供了高技术支持。


发现相似题
与“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