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对两汉时期历史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汉高祖和汉明帝都曾大规模治理黄河
    B.西汉时,牛耕已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C.两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几乎家家种植桑树
    D.东汉时期,都城洛阳的人口总数多达百万以上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王志超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对两汉时期历史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高祖和汉明帝都曾大规模治理黄河B.西汉时,牛耕已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C.两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几乎家...” 主要考查您对

汉朝治理黄河

汉朝农业的进步(杜诗发明水排,耧车)

汉朝商业的繁荣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汉朝治理黄河
  • 汉朝农业的进步(杜诗发明水排,耧车)
  • 汉朝商业的繁荣
汉朝两次治理黄河:
第一次:西汉初期,黄河下游决口,十几个郡县遭受洪灾,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影响:经过这次治理,有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第二次:西汉末年,黄河水患又严重起来,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经过几次十万人一年的辛勤劳动,疏通黄河,修建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影响:黄河下游几十个县,被淹的土地又变成了良田,而且在以后的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两汉时期的水利特色:
两汉水利事业发展迅速并且有着明显的特色,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为主;江汉之间以修天然的陂池为主;东南以排水筑堤、变湿地为良田;西北则是利用雪水或者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两汉针对黄河泛滥,西汉武帝和东汉明帝都进行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取得良好效果。


汉朝治理黄河:
秦汉时期,因为森林破坏严重,黄河开始泛滥。汉武帝时,黄河下游决口,汉武帝发动数万人抢修,还亲临现场,命令文武官员参与堵塞决口。东汉时,汉明帝命令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使黄河下游两岸被淹没的土地又成为了良田。

犁壁:
在耕犁上安装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犁壁的应用是一项重大进步,且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

耧车:
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有三个脚,能同时播种三行,且开沟、下种、覆盖任务一次性完成(漏斗存放种籽,耧脚末端装有小铁铧,起开沟作用,一人扶犁,一个牵牛),一天可播种一顷地,极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两汉农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1.两汉的前期,统治者注意修养生息,解放了大批生产力并且收取的田赋较低,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2.两汉大一统局面下,政治稳定,社会清明,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
3.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以及工具和技术的不断更新。

两汉农业进步的表现:
1.工具的革新: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碎土的犁壁,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西汉农学家赵过发明了播种耧车,一天能播地一顷,极大提高了播种的效率
2.耕种方式的革新:二牛三人的耕种方式已经广泛推广,还出现了二牛一人的耕种方式。
3.兴修水利事业:农耕区域扩大。
4.稻麦的广泛种植,耕地管理技术进步较快。南方种植水稻,北方种植小麦。
5.农学研究的成就:《四民月令》《汜胜全书》。


耧车:


水排:

“市”:
秦汉时,在京都、郡、国乃至大县城内,多有官府在指定地区设立并由官府管理的市,与居民所住的里或坊严格分开。市周围有垣墙,交易者只能由市门出入,以此限制市外交易。市门按时开闭。市中有市楼,又称亭、旗亭或市亭,管理市的官署即设于此。
汉朝商业的繁荣:
两汉的商业出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商业区“市”,其中长安是当时世界上闻名的大城市,汉朝与匈奴、鲜卑、乌桓、南越以及西南的少数民族间的贸易相当频繁。
洛阳、成都、邯郸、临淄和宛因为手工业商业发达,当时称为“五都”。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对两汉时期历史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高祖和汉明帝都曾...”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