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 “山西河东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那里有一个被称为“中国死海”的湖泊--运城盐池.该湖每年可生产大量的NaCl,下列关于NaCl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氯化钠是...” 主要考查您对粗盐的提纯
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
盐的用途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冷冰混合物的组成 | 最低温度 |
41gNH4NO3和100g冰 | -17 |
19NH4Cl和100g冰 | -16 |
23gNaCl和100g冰 | -21 |
22gMgCl2和100g冰 | -34 |
分子 | 原子 | 离子 | |
概念 |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
表示方法 | 用化学式表示. 如H2,He |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H,Fe | 用离子符号表示,如Na+、NO3- |
微粒的运动 | 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如:水的蒸发 | 化学变化是原子运动的结果. 如:水的电解 | 离子运动的结果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NaCl的溶解是物理变化, NaCl与AgNO3反应是化学变化 |
化学计量数与符号的关系 | 化学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前加上化学计量数,如2H,2H2,3Na+,只表示原子、分子、离了的“个数”,不表示元素和物质 | ||
联系 |
原子 | 分子 | |
定义 |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保持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相同点 | 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②都很小,但者阶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③都在不断地运动; ④微粒子间都有间隔; ⑤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 |
区别 | 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 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
如:在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可以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而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可以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分子 | ||
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 |
联系 |
原子 | 离子 | |
概念 | 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
电性 | 呈电中性,不带电 | 带电: 阳离子带正电 阴离子带负电 |
表示方法 | 用元素符号表示;Na 表示钠原子,2Na表示2个钠原子 | 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电荷数,后标出电性 (+、-):Na+表示钠离子,2Na+表示2个钠离子 |
数量关系 |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
相似点 |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 |
转化 |
概述: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盐田法”这是一种古老的而至今仍广泛沿用的方法。使用该法。需要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建盐田。盐田一般分成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是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母液,可从中提取多重化工原料。
海水→蒸发池→结晶池→粗盐和母液
海水“晒”盐:
1. 原理:海水经日晒、风吹等,使溶剂不断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直至形成饱和溶液,继而析出晶体。
2. 过程: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引入结晶池,继续日晒,
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析出食盐来。
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母液(或“苦卤”)。
示意图如下:
与“山西河东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那里有一个被称为“中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