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

    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
    C.维新派和革命派
    D.同盟会和共产党
    本题信息:2009年0103期末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魏铭洁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 主要考查您对

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维新派
  • 资产阶级革命派

维新派:

早期维新派:开始超越“中体西用”的界限,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认为西方国家的“君民共主”制度最好,说明早期的维新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民主政治思想。维新派: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有了明显深化,作为这方面代表人物的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他们已经不再局限于羡慕和学习,而且打算进一步付诸实践,呼吁实行“变政”。但是,他们所宣传和主张的依然是实行君主立宪制。活动于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之一。以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主要代表。因受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严重的刺激,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振兴国家而得名。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积极从事变法的理论宣传和组织活动,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地建立强学会、时务学堂、南学会。


洋务派、顽固派与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

不要认为他们是水火不相容,其实在根本问题上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在维护封建统治、抵抗侵略方面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在维护统治的手段和方法上,抵抗派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统治,而顽固派因循守旧,仇视一切外洋之物,主张用封建传统的办法来维护统治。
洋务派是对抵抗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侧重点有所不同,抵抗派的主要目的是“制夷”(抵抗侵略),洋务派的主要目的是“自强”(镇压人民革命)。

维新派与洋务派: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
两派主张不同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洋务派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目的不同,洋务派是巩固清朝的腐朽统治,维新派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性质不同,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内在联系:都是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产物;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一部分人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来,形成早期维新派。


维新思想:

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 
2、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P78~80)为首的维新派开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

资产阶级维新派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态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维新派代表了资产阶级的上层,主张借鉴日俄经验,变法维新,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


民族资产阶级的早期维新派和维新派:

从洋务派转化的早期改良派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薛福成、马建忠等人,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便批评洋务运动只引进西方近代生产技术而不引进西方政治体制的弊病,提出向西方和日本学习君主立宪制的主张;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反映了正在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它比洋务派的思想大大进步了,并从洋务派思想中分离出来。早期维新派在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他们有的还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他们的这些观点虽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行动。但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早期维新思想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到了90年代,把这一套理论付诸于行动并进一步加以发展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以及后来的洋务派已经表示了对科学技术的赞成。稍后些的早期维新派及戊戌维新派则意识到洋务派片面提倡科学而拒绝西方近代民主的弊病,在提倡西学的同时,提出用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政治改革主张。 



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比较:

相同:都主张学习和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反对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
不同:维新派所宣传和主张的是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而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比维新派进步,他们所推崇和要学习的是民主共和制。


资产阶级革命派:

1、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为了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角逐,民族危机更加严重;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又有所发展,但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限制和阻碍。
2、反应:
推崇和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比维新派有了明显的进步。
3、代表人物有:
孙中山、章太炎、黄兴、邹容、蔡元培等。
4、表现:
①是在兴中会誓词里,就有了“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表明了他们对民主共和制的向往。
②是20世纪以后中国出现了许多的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他们创办报刊、翻译西方社会政治方面的名著等。其中邹容在《革命军》中呼吁革命,宋教仁在认真探究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基础上,绘制了他心目中的共和制度和议会政治的理想蓝图。
③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西方民主政治进行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造,如孙中山设想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政治革命”和解决民生主义问题的社会革命同时进行,这就是针对西方国家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现实,根据中国国情进行的适当改造的结果。
5、结果: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和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果实最终被袁世凯所篡夺。  
6、评价: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革命的著名宣传家群体:

在清末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涌现许多著名的宣传家,国内的上海和日本的东京是他们活动最为集中的两个地方。其中有的人是由传统的士子转变而来。如蔡元培本为清朝进士,章太炎虽然不求科举功名,但早年接受的也完全是旧式教育。他们都是在时势的感召下,思想逐渐趋新,终于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更多的人则是年轻的知识分子,他们多有留学日本的经历,像邹容、陈天华、宋教仁、秋瑾等都是典型人物。当时革命活动的主要途径,一是进行武装斗争,再就是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二者相辅相成。就宣传方面来说,创办刊物,著书撰文,翻译介绍西方民主政治学说和有关国家民主革命的历史,是其重要的活动方式和内容。从20世纪初年,即开始形成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热潮,课文中提到的邹容及其所撰写的《革命军》,在这中间即十分显著。


发现相似题
与“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