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填空题
    想想看,下面的每幅对联各赞颂了一位历史人物,请你把他们的名字写在题后的横线。
    (1)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_____________
    (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____________
    (3)报国精忠,三字狱冤千古白;仰天长啸,一曲词唱满江红。____________
    (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河南省期中题历史填空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秋香(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想想看,下面的每幅对联各赞颂了一位历史人物,请你把他们的名字写在题后的横线。(1)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_____________(2)世上疮痍...” 主要考查您对

女皇武则天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唐诗

金和南宋的对峙(岳飞抗金)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女皇武则天
  •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 唐诗
  • 金和南宋的对峙(岳飞抗金)
武周革命:
指武则天代唐自立为皇帝,建立武周政权一事。唐高宗去世后,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次年,武则天废中宗,另立李旦为皇帝,是为唐睿宗,但是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武则天开始临朝称制。690年,武则天再废睿宗,宣布改唐为周,自称皇帝,以洛阳为神都,改元天授。武则天是历史上仅有的一名女皇帝。

武则天的政策:
1.武则天通过高宗下诏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修改原则为“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从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上打击士族势力。
2.继续推行均田制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规定以农业的业绩的好坏作为地方州县官吏的升降标准。
3.进一步发展科举制,首创由皇帝亲自策问举人的殿试。
4.创立了“自荐”和“试官”的制度,鼓励官吏和百姓自荐,以求进用。许多有才能的人被破格录用,例如名相狄仁杰和姚崇等。


武则天:
 



武则天的评价:
武则天做了15年皇帝,劝课农桑,社会生产得到很大提高,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他破格提拔的人才如姚崇宋璟等,也成为了唐玄宗的时期的名臣,但是她滥用酷吏,错杀了很多好人;她放手招官,使官僚集团膨胀,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并且大肆修建佛像,进一步加深了社会矛盾。


遣唐使:
遣唐使是日本赴中国的使节团,贞观五年(63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开成三年(838年)止,共派出遣唐使12次。遣唐使团组织完备。遣唐使通过友好访问或是留学长安,把唐代大量文化带回日本,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阿倍仲麻吕:
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日本奈良人,日本遣唐留学生。他在中国的学习成绩优异,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宾贡进士,被委任为客卿,先后担任光禄大夫、御史丞、秘书监等职。阿倍仲麻吕和唐朝诗人李白、王维等交情深厚,常作诗唱和。他一生在中国长达54年之久,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杰出贡献。

鉴真:
鉴真,复姓淳于,扬州人,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和弟子创建的。


与汉代相比,唐朝与日本友好交往的特点:
1.交流次数更加频繁,交流领域更加广泛。汉代多是与多个日本本土小国之间以经济交流,据可考史料来看交流并不频繁,唐代则是对日本的天皇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广泛领域的交流。
2.出现了新的交流方式,汉代日本“使译通于汉”,唐代日本则多次派出遣唐使和留学生。
3.对日本的影响不同,汉代为册封,唐代发生在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留学唐朝的回国的人策划的,对日本的封建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朝时期和日本友好交往的意义:
1.首先促进了唐朝和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大大加强了中日人民的友好交往历史,代表人物鉴真;
2.日本派遣留学生,使日本吸收了中国的文化成果,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代表人物为阿倍仲麻吕。
3.对日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文字体系多个方面影响深远,加速了日本封建化的进程。


日本招提寺内鉴真塑像:
 


唐文化源源不断的输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产生了多方位的深远影响:
政治方面:
贞观十九年(645年)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这次改革,在中国长期留学的高向玄理和僧旻起了很大作用。他们参考了隋唐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实行班田收授法;他们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
建筑风格方面:
公元709年,日本迁都平城京(今奈良),都城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8世纪后期,日本又迁都平安京(今京都),仍仿长安建都城。
语言文字方面: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日本人的生活习尚、节日风俗也都受到唐朝的影响。
教育方面:
天智天皇在京都设立大学,后来学制逐渐完备,学习的内容与唐时期大体相仿。
文学方面:
唐代丰富多彩的文学,深为日本人民欣赏。唐朝著名诗人的诗文不断传入日本,形象鲜明,语言通俗的白居易尤为日本人民喜爱。
艺术方面:
唐朝的音乐、绘画、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等也纷纷传入日本,日本吸取了唐朝的乐制,宫廷还请唐乐师教授音乐,唐朝的不少乐书、乐器陆续传入日本唐朝的绘画也深受日本人喜爱,唐人的绘画经日本画家仿效摹绘者,称为“唐绘”。
科学技术方面:
唐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建筑、雕版印刷等陆续穿入日本。
生活习俗方面:
唐人所喜爱的马球、角抵、等体育活动先后传入日本。茶叶于奈良时期传入日本,开始当做药材,到平安时期已经兴起了喝茶之风。


唐诗:
唐诗泛指为创作于唐代的诗,也可以引申指以唐朝风格创作的诗,唐代被视为中国历来诗歌水平的最高时期,因此有唐诗之说,与宋词并举。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中,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
唐朝文学主要成就的特点:
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诗歌领域,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流传下来了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歌。唐诗在体裁,数量和艺术成就方面都是以任何时期的诗歌都是无法相比的。

唐代诗歌发展以及著名诗人:
 


《全唐诗》:
 
唐代诗歌繁盛的原因:
1.经济上:唐代发达的经济,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
2.政治上:而唐代实行的宽松政治政策,也对诗歌的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尤其是唐朝的科举考诗赋,是唐诗繁荣的又一社会原因。
3.文化氛围上:唐时期,上至宫廷生活,下至百姓生活,无一不可入诗,内容比前代丰富百倍,格律更加成熟完整,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古体近体两种诗体共生。
4.皇帝个人:唐朝极重诗才,统治者大多是诗赋高手,例如唐玄宗时诗道高手,皇室成员皆以学习诗歌为荣,他们起到了不小推动作用。
南宋建立:
1127年,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年号建炎,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岳飞:
 

金于南宋的战争:
1.金军南下
岳飞抗金金朝灭亡北宋后,为了迅速消灭新生的南宋政权,多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来金军再次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又取得了郾城大捷,收复了许多失地。
2.岳飞被害
岳飞的连战连捷使金朝统治者感到恐慌,同时,宋高宗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也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对他们的统治不利,于是向金求和,金朝提出必杀岳飞的条件。于是,宋高宗使人一天十二次向岳飞发去了班师的金牌,继而解除了岳飞的兵权,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杀害。

如何评价岳飞抗金:
岳飞抗金是在女真贵族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地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利益,所以岳飞抗金正义的,功绩不可磨灭。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因此岳飞应该是一位具有优秀品质的杰出的抗金英雄。由于南宋和金的战争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矛盾,不是外来入侵,所以岳飞不能称为民族英雄。

岳飞的一生: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河北西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农家,家贫力学,尤好兵法、弓弩。建炎四年,金兀术率军自临安府沿运河北撤,岳飞率军伏击北撤之金兵、收复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因英勇善战,声誉日高,很快就升任独当一面的将领。当绍兴二年(1132年)他刚30岁的时候,已经成了守卫长江中游的主帅。岳飞一生念念不忘的是北伐中原、“还我河山”,他曾书写下流传千古的豪词──《满江红》,高歌“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奉命挥师北伐,自鄂州(今湖北武昌)趋襄阳(今湖北襄樊),仅用二三个月的时间就按照预定计划收复襄阳、郢州(今湖北钟祥)、随州(今湖北随县)、邓州(今河南邓县)、唐州(今河南唐河)、信阳军(今河南信阳)等六郡之地。这是南宋建立政权以来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因此年仅32岁的岳飞被封为节度使,成为南宋大将中最年轻有为的一员。他所率领的“岳家军”因纪律严明,战功显赫,深受人民爱戴,成了南宋抗金斗争的一个中流砥柱。
宋高宗、秦桧的投降求和,激起宋廷抗战派将士的强烈反对,岳飞不仅没有按惯例向宋高宗敬献贺表,反而上表对宋高宗说“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尚令稽首以称藩”,从根本上否定了这次求和协议。岳飞这种坚决反对“和议”的态度。使宋高宗甚为恼怒,更为秦桧所切齿,从此被宋高宗和秦桧视为眼中钉。
绍兴九年七八月间,金廷内部发生内讧,原主张同宋朝议和的挞懒,被金廷以谋反罪处死,对宋战争的急先锋金兀术掌握了军权。他立即撕毁与南宋订立的“和议”,并于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分兵两路向陕西和河南大举进攻,在很快夺回了河南、陕西之后,又率大军向淮南大举进攻。
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初八日,金兀术率部在郾城与岳家军对阵,岳飞令其子岳云率轻骑攻入敌阵,往来冲杀。金军出动重铠骑兵“铁浮屠”作正面进攻,另以骑兵为左右翼,号称“拐子马”配合作战。岳飞遣背嵬亲军和游奕军迎战,并派步兵持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敌兵,下砍马足,杀伤大量金兵,使其重骑兵不能发挥所长。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金军大败。郾城之战是宋金双方精锐部队之间的一次大决战,宋军以少胜多,给金军以沉重打击。接着岳家军又在颍昌府打得金兀术狼狈逃窜,并一直追击到距汴京仅四十五里之遥的朱仙镇。
岳飞根据中原战场的大好形势,向高宗上书提出宋军全线进攻,渡河以光复失地的要求,然而宋高宗所求的只是抵挡住金军的进一步南侵,能保住半壁江山,成为金的属国就已心满意足了。所以不仅不同意岳飞的要求,反而急忙下令各路宋军班师,使岳家军处于孤军无援的状况,接着又连发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退兵,岳飞悲愤惋惜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然后无可奈何地下令班师,班师路上,民遮马恸哭,……哭声震野。岳飞北伐的巨大成果,就这样让宋高宗、秦桧拱手送给了金朝。
宋高宗、秦桧强令岳飞班师后,为了扫清向金人议和的障碍,先后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然后向金乞和。而这时金兀术攻打淮西又连败于宋军,终于使他认识到对宋战争已不可能用武力取胜,也表示愿意与南宋议和,于是双方开始了紧张的和议活动。宋高宗和秦桧见和议可成,像岳飞这样的良将不仅不再需要,还有碍于投降活动,加之金兀术害怕岳飞反对和议,也派人授意秦桧害死岳飞。因而宋高宗和秦桧便以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及部将张宪逮捕入狱。此后宋金双方终于在绍兴十一年十一月订立和议:南宋正式向金朝称臣,每年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并以淮水为界,将淮水以北的地区划归金朝。这个和议因是在绍兴年间签订,故被称作“绍兴和议”。绍兴和议订立不久,秦桧秉承宋高宗的旨意,伙同王氏、万俟卨和张俊加紧了迫害岳飞的活动。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及张宪杀害,当时岳飞年仅39岁、岳云年仅23岁,岳飞临刑前在狱案上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表示了对投降派的最后抗议。 
宋高宗死后,宋孝宗即位,岳飞的冤狱得到平反昭雪,人们把岳飞的遗骨改葬在西湖边栖霞岭上,后来又在岳墓的东面修建了岳庙。宋宁宗在位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现在,在庄严雄伟的岳庙大殿里,端坐着全身戎装的岳飞塑像,塑像上方悬挂的匾额上,刻着岳飞亲笔写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在岳飞墓门对面,还放着用生铁浇铸的秦桧、王氏、万俟卨和张俊四个反剪双手的跪像,反映了人民对抗金英雄的景仰和对卖国贼的憎恨。


发现相似题
与“想想看,下面的每幅对联各赞颂了一位历史人物,请你把他们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