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五百人)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历史•必修Ⅰ》
    材料二: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三:
    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
    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关于参议院组织的法律:
    第九条 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关于政权机关间关系的法律: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宣布会议的闭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每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第九条共和国总统,非先得两院的同意,不得宣战。
    ——以上材料均摘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材料四 :
    第十一条 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摘自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组别
    材料
    结论
    英国组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全球通史》
    17世纪后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美国组
    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h.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
    美国通过革命建立起的民主政体,是世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之一。
    材料五:
    下表是某学校高一学生对于英国和美国代议制形成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阅读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1分)材料二中的罗马法体现了怎样的法律精神和原则?(2分)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试从国家元首的产生和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方面比较这两种政治制度的不同点。(4分)结合史实,简析产生原因。(2分)
    (3)有同学认为,材料五中英国组的材料不足以得出最后的结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的史实。(4分)
    (4)根据材料五指出美国组材料中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的表现。(5分)
    (5)材料一、二与材料三、四、五的关系如何?(3分)

    本题信息:历史综合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五百人)议...” 主要考查您对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东盟的成立:

1、背景:消除内部矛盾,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性;欧洲一体化成功的影响。
2、形成:
(1)成立标志:1967年,曼谷五国外长会议签署《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
(2)新阶段:1976年,印尼巴厘岛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两个文件)。
(3)进程:1999年,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2002年,自由贸易区启动。
3、性质: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4、作用: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扩大了东盟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趋势: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规模不断扩大; 
(2)、形式多样、模式各异的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形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2、认识(影响): 
(1)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在集团外具有排他性,又具有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经济联合的积极作用。 
(2)对前者要谨防其破坏性,即防止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保护主义兴起,从而使经济纠纷、摩擦和竞争演变为政治性,甚至是军事性的对抗。 
(3)对后者要积极加以促进,以求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造福于全人类。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为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向主要出现在欧洲。 
2、第二阶段为六七十年代,在这一阶段里,欧洲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的普遍现象。 
3、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即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