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第16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0年11月29日到12月10日在墨西哥坎昆召开,会议突出了“低碳环保”和“节能减排”两大主题。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开发清洁能源③禁止C 的排放 ④追求绿色GDP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努力开发利用包括风能在内的新能源,是今后“低碳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关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海陆昼夜温差显著
    B.冬夏季风风力强盛
    C.低纬信风影响显著
    D.常受热带风暴影响
    本题信息:2011年模拟题地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杨文静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第16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0年11月29日到12月10日在墨西哥坎昆召开,会议突出了“低碳环保”和“节能减排”两大主题。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 主要考查您对

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利用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施途径——循环经济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利用
  •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施途径——循环经济
世界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分布大势:耕地分布在温带湿润平原地区;林地分布在热带和亚寒带地区;草原在热带、温带半干旱地区。
2、生物资源
(1)森林:(两大林带)
热带雨林、季雨林: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与几内亚湾沿岸及东南亚;
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
(2)草原:
温带草原: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中部
热带草原:非洲、拉丁美洲、大洋州
高山草甸、河漫滩草甸
3、水资源(径流总量由大到小)
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州
国家: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
4、矿产资源
(1)分布
铁矿:俄罗斯、巴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
煤: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
石油:中东地区储量占一半,也是世界最大生产和输出地区,此外,俄、美、中、墨、英等国产量也较大。
(2)铁矿运输:矿产资源与钢铁工业分布的不平衡是铁矿运输的根本原因。出口集中于发展中国家,进口主要在发达国家。

我国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①自然资源大国:土地面积、矿产世界第三、耕地世界第四、河流径流、森林面积世界第六
②人均资源不足:人均土地、耕地占世界人均量的1/3、径流量占1/4、森林占1/5、矿产占3/5
2、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水资源特点
①总量丰富(年江河径流量世界第六)
②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大)
水能资源特点
①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②地区分布不均。实际开发水能从多到少:西南、中南、西北、华东、东北、华北。
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长江水系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目前,已开发的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3、生物资源
(1)森林资源
①森林资源特点:
宜林地区广,树种丰富
森林覆盖率低,林木蓄积量少
②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三大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最大天然林区
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武夷山、台湾山脉、南岭等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我国人工造林面积世界首位。
③森林资源破坏严重:重采伐,轻抚育;滥伐森林、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和虫害。
④主要林业生态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世界生态工程之最”: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旱涝灾害发生频率,改善生态环境,改变社会经济状况。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沿海防护林体系:缓解台风、海啸、暴雨的侵袭。
太行山绿化工程: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缓解华北水资源短缺。
平原绿化工程:保护农田。
(2)、草场资源
我国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面积3亿公顷为耕地的3倍。
主要牧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宁夏牧区、南方草山草坡。
(3)动物资源
我国珍稀水生动物:白鳍豚、扬子鳄、文昌鱼等。
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化和各种生态系统。
13个加入全球人与生物圈计划:长白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盐城、神农架、卧龙、九寨沟、天目山、武夷山、梵净山、茂兰、鼎湖山、西双版纳。
4、土地资源
(1)特点:
①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印度耕地面积超过国土30%,我国10%多一点(0.08公顷/人),加拿大耕地1.69公顷/人。
③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较少;
④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2)分布:
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北方以旱地南方以水田为主
草地:非季风区的高原和山地,南方的山坡。
林地: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西南山区(横断山、雅鲁藏布江谷地)及东南部山地。
5、矿产资源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磷矿南方居多。有利于在资源集中地区大规模开采,但加重运输负担。
煤:华北、西北、东北、西南石油:东北、华北、西北
天然气:西南、西北铁矿:辽宁、河北、四川
磷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
能源矿产,煤居首位,煤炭产量世界第一位,石油产量和发电量居世界第四位。
铁矿:钢铁工业的“粮食”钢铁工业又是衡量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我国铁矿物质资源丰富,其中以河北、辽宁、四川三省最多。
有色金属矿产基地—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稀土工业基地—内蒙古;磷矿基地——湖北、云南、贵州。
重点解析——能源资源的特点及其分布:

能源资源: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自然资源
常规能源:大规模广泛应用技术比较成熟的能源资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
新能源: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

1、常规能源的特点及其在世界的分布:

常规能源 石油、天然气                      水能
特点 优点 ①分布广、储量大;
②开发和利用的技术难度低
①发热量高
②基本上是无灰燃料,是高质量的能源
③开采、运输、使用方便
①可再生能源,电站建成后,发电成本低,收益大;
②为发电修建的水库具有防洪、灌溉、水产养殖等多方面综合效益;
③不污染环境
缺点 ①发热量低、燃烧效率低;
②灰渣、粉尘多,环境污染严重;
③运输及使用不如石油方便
燃烧过程中也有污染 ①水库会淹没农田;
②移民搬迁:受降水量变化影响,枯水期受到限制
分布规律 分布于沉积盆地边缘 分布于湖盆或大陆架上 落差大、水流急及流量大的河段
世界分布 四个煤带:
①亚洲与欧洲(从我国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中亚和欧洲大陆,直到英国);
②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
③南非;④澳大利亚
七大产油区:
①中东(主要为波斯湾沿岸的国家)
②拉美(委内瑞拉、墨西哥);
③非洲(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
④俄罗斯;
⑤亚洲(中国、印尼);
⑥北美(美国、加拿大);
⑦西欧(英国、挪威)
水能蕴藏前6位国家:
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扎伊尔(刚果(金))
石油运输:
中东→西欧、北美、日本;北非→欧洲;
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西半球;
俄罗斯→东欧和独联体一些国家;
东南亚→日本

2、部分新能源的特点及分布:

优点

缺点

在世界的分布

在我国的分布

核能 ①能量大、能量密集;
②核燃料运量小、地区适应性强;
③核电站建成后运转费用低、收益大
①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
②密封设备要求高
③核废料处理困难
①铀矿丰富的国家: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
②核能电量较大的国家: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
已建或在建核电站:泰山、大亚湾、岭澳、连云港
大阳能 ①能量大,分布广
②可再生能源
③无污染
①分布分散
②投资大、占地广、储能难
影响大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①纬度②海拔高低③空气中云量、水汽含量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以西以北丰富
沼气 ①清洁能源,有利于净化环境
②提高生物能源利用率
③可以缓和燃料同肥料、饲料相争的矛盾
气温低的地区利用沼气时间短或难于利用 沼气是我国农村一种比较理想的能源,推广较快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途径:



循环经济:


1、概念:循环经济是将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实现“资源—生产—流通—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封闭式循环流动。
2、基本原则和最基本特征:
基本原则: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
最基本特征: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资源化。
3、根本目的: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
4、我国实施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①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
②长期的粗放型经济模式,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已十分突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行动:

①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②使用可再生材料制成的工作、生活用品;
③节约能源;
④节省使用自然资源;
⑤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饮食习惯;
⑥尽量利用公共交通,短途旅行尽可能骑自行车或以步当车;
⑦在居室、庭院中种植多叶植物;
⑧爱护每一块绿地;
⑨动员周围的人为环保尽心尽力;
⑩亲近大自然,和我们的动植物朋友和谐相处;
⑩关心并积极参与科技事业,使之成为改善状况的动力;
⑩从事每项活动前,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预防措施。
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

线性经济: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     
                    排放      单向流动
循环经济: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     
                    排放—资源  循环式流动

循环经济实现要求

1、在工业经济结构中——清洁生产。

①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类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取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种模式。
②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
③清洁生产的定义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
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

④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差异
末端治理:被动地在污染物产生之后方寻求解决
清洁生产:积极主动地以防范于未然的态度,及各种技术、方法,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生产观念的转变:从原来的"治理污染"转变为“预防污染” 二者将长期共存

2、农业生产模式一生态农业

①概念: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
②留民营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净化环境,保护土地循环利用;
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不同时空、多层次、多形式的新能源利用网络。
③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能源形式 利用方式
沼气 沼气池
太阳能 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采暖房
生物能 省柴灶
④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图:

⑤留民营生态农业建设取得成就:

3、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发现相似题
与“第16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0年11月29日到12月10日在墨西...”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