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回答1~2题。
    1.在下列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
    [     ]

    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B.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
    C.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业
    2.下列关系循环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     ]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即能增加既有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其中包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本题信息:2012年江苏期中题地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王千锁(高中地理)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 主要考查您对

混合农业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混合农业
  •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混合农业——澳大利亚:

1、概况
混合农业主要是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混合农业生产有多种方式,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是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的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这种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地。农业的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等;饲养的牲畜有猪、牛、羊等。世界混合农业发展最为典型的是澳大利亚的墨累一达令盆地的小麦一牧羊混合农业。
2、优点
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如下,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混合经营生态模式图:

②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③农业生产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

2、中国人地关系面临的重大问题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人口众多给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有相当一部分新增产值被新增人口消耗掉,再加上人口素质较低,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再加上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使我国长期存在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
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一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使我国的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3、中国可持续发展指南——《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中国21世纪议程》:

通过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三方面的压力来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因此,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中国21世纪议程》是中国走向21世纪的政策指向,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它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视为密不可分的复合系统,构筑了一个综合性的、长期的、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本书共20章、78个方案领域,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发现相似题
与“《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