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探究题
    我国明至清前期,国力强盛,是亚洲最强大的帝国。这一时期发生了很多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事情。现在我们来一起探究、感悟这一辉煌时期。

    【探究一远航篇】
    2012年4月16日上午9时,中国海军“郑和”舰从大连某军港启航。海军司令吴胜利出席欢送仪式并发表讲话说,“郑和”舰扬帆远航,追寻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航迹。
    (1)“追寻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航迹”,你能说出当年郑和的大致航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郑和七下西洋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壮举,你认为明帝国能完成这样的壮举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拒敌篇】在清朝前期,西方殖民者不断侵扰我国疆土。我国人民迎头痛击,取得胜利,坚定地维护了国家主权。
    (3)你能举出清朝前期中国人民在祖国的东北和东南处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时期清帝国能在反对外来侵略方面取得胜利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感悟篇】读史使人明智,了解历史有助于把握现在和预知未来。
    (5)经过对远航篇与拒敌篇学习探究,你从中得到最深的感悟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安徽省期末题历史探究题难度较难 来源:王千锁(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我国明至清前期,国力强盛,是亚洲最强大的帝国。这一时期发生了很多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事情。现在我们来一起探究、感悟这一辉煌时期。【探究一远航篇】2012年4...” 主要考查您对

郑和下西洋

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郑和下西洋
  • 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下西洋:
1、背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积极遣使到亚非各地,促进中外交流。
2、目的:(1)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2)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为宫廷购回奢侈品。
3、经过: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郑和下西洋历史评价:
1、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2、其规模、航行时间、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市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早半个世纪;
3、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4、局限性;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因而不计经济效益,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长久。

废止了远洋航行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都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和下西洋的隐藏目的: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出了宣扬国威,加强联系外,还有一个隐藏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1402年,朱棣率军攻下南京城。南京陷落时,“宫中起火,帝(建文)不知所终”。有的说“建文帝为僧遁去”。《明史·郑和传》则直截了当地说:“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许立群在《中国史话·三宝太监下西洋》一节中写道:“永乐皇帝派郑和航海的目的是寻找建文帝,因为永乐篡了建文帝的帝位后,建文帝失踪了,永乐怕他逃到国外,将来回来复辟,所以派人去找他。”其他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吴晗的《明初对外政策与郑和下西洋》等也认为,郑和下西洋除了经济方面因素以外,还带着皇上的秘密使命,这秘密使命就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雅克萨之战:
清朝初期对沙皇俄国的自卫反击战。17世纪中叶,沙俄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尼布楚、雅克萨等地,筑城盘踞。清军和世代居住在那里的我国各族人民奋起反抗。清政府多次提出抗议和警告,而沙俄不但无视中国政府的警告,反而加紧扩张。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派出军队,对沙俄侵略军发起自卫反击战,两次在雅克萨大败侵略军,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雅克萨之战挫败了沙俄跨越外兴安岭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遏制了几十年来沙俄的侵略,使东北边疆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

雅克萨反击战:
1.原因:17世纪40年代,沙俄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侵略军大肆烧撒掳掠,严重威胁到清朝的统治和当地人民的的安全。
2.经过:康熙帝率军亲征,于1685年和1686年组织了两次雅克萨自己反击战,重创俄军,迫使沙俄同意通过谈判来解决两国的边界问题。
3.结果: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从法律肯定了我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河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
4.性质:是一场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5.意义:雅克萨之战,收回了被沙俄长期侵略的国土,在一定时期内阻止了沙俄继续侵略,保卫了祖国北部边疆。是清朝前期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反映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雅克萨之战:
 

发现相似题
与“我国明至清前期,国力强盛,是亚洲最强大的帝国。这一时期发...”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