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语文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宫一号”、“林书豪”、“实名制”、“消费”都属于名词。
    B.短语“雷锋精神”、“朝核问题”、“黄金时代”、“花季雨季”的结构相同。
    C.网络游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许许多多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个句子最简省略句是:游戏影响身心健康。
    D.“你的前面有阴影,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告诉我们生活中要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愉快的处境。
    本题信息:2012年湖北省月考题语文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王晓燕(初中语文)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宫一号”、“林书豪”、“实名制”、“消费”都属于名词。B.短语“雷锋精神”、“朝核问题”、“黄金时代”、“花季雨季”的结...” 主要考查您对

缩写句子

理解句子

词性

词语的结构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缩写句子
  • 理解句子
  • 词性
  • 词语的结构
缩写句子:
又叫压缩语段,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缩句的对与错,优与劣的标准:
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凶恶的敌人被英勇的红军消灭了”如果缩为“红军消灭了敌人”就不行。
三是不留下多余的枝叶。如把“精彩的表演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缩为“表演在掌声中结束”就多了“在掌声中”这个枝叶。
四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的要求: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必要的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着”、“了”、“过”要保留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如:“同学们上着课”,如果缩成“ 同学们上课”,就没说清楚是现在上课还是以前上课。“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如:“赵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难忘的科学课。”应当缩成“赵老师上了科学课。”若缩成“赵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
如:“我曾经游览过美丽的桂林。”如果缩成“我游览桂林。”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没有说清楚。
由此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的。
4.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
例如:“我们应当遵守自己过去许下的诺言。”应当缩成“我们遵守自己的诺言”。若缩成“我们遵守诺言。”意思是不完整的。
5.表示方位的词组应该完整地去掉
例如:“我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泳。”应当缩成“我们游泳。”不能缩成“我们在游泳”,
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6.补语的处理
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
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
如“发表作文后的张小南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张小南高兴”。
7.不改变句子的语气
句子的语气不能改变,如“莫非他想在这里安安稳稳地睡上半天吗?”应缩成“莫非他想睡吗?”

缩句的常见情况及应对技巧:
缩写句子常连带扩写,仿写和修改句子考查。
1.缩句常出现的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去掉全部枝叶,只保留主干。如:“精彩的表演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缩为:“表演结束”。
第二种,去掉大部分枝叶,保留主干和小部分枝叶。
保留的枝叶有:
①否定句中的否定词。
如“我绝对不同意你的这种无理要求”。缩为“我不同意你的要求”。“不”必须保留。
②“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把”和“被”以及它们连带的重要词语。
如:他把我漂亮的水杯带来了。缩为他把我的水杯带来了。把修饰词去掉,谁:他,干什么:把我的水杯带来了。
③疑问句子中表达疑问的词语要保留。
如“五年级的运动员为什么会在运动会上夺走了好几项冠军呢?”缩为“运动员为什么夺走了冠军呢?”

2.缩句步骤:
①弄懂句子的意思;
②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
③检查对错优劣。如:“这气魄宏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伟大的工程。”缩为:“这工程是工程。

3.缩句方法:
①分辨句式,提出问题。
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主” “谓” “宾”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
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主——老奶奶;谓——等待灵车。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着灵车。”
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
我们可提问:主——小绒球;谓——是小鸡。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  
②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
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
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
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③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
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④将形容词,修饰词删去。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句子的意思有“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之分。
只要弄懂了句中的关键词语或不理解的词语,表层意思就理解了。
深层意思是潜藏在文字里的意思,它是在弄懂了表层意思的基础上,联系文章的思想内容、时代背景或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出来的。
理解句子: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为了把意思表达清楚,一般常用的句子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谁”或“什么”(主语部分);
另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样”或“做什么”(谓语部分)。
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
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所以理解句子含义,排列句子顺序以及划分句子成分等都应属于理解句子的范畴。
句子含义:
句子一般都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具体含义和概括意;
还有独立含义以及语境下含义的区别。
因此在理解句子时应该严格按照要求,把握要点对句子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解。

错误理解的八句俗语: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不见棺材不落泪”
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识金镶玉”
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不到黄河心不死”
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7、“狗屁不通”
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
“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
8、“王八蛋”
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理解句子方法:
对句子的理解可以有多种考查类型,可以在选择题中考查单独一句话的具体含义,也可以放在阅读理解中理解文中的某句话含义。
但大多数情况,是考查句子的语境含义。对于此类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对试题作答。
一、抓关键词语来答题
对句子的理解更多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段,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
延伸:句子里的关键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句中的特定称谓
2、句中的指示代词
3、句中的动词和修饰语,多为形容词和条件、原因状语
4、运用了修辞的词语,多指比喻、比拟、借代、反语、反复。
5、注意句子中有特色的也往往是某一点,题中考查的往往集中在某一个方面。

二、结合位置特点来答题
首先要把句子的潜在含义理解出来,再分析它的具体表达作用。
根据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首句,一般具有点明主旨,总领全文的作用;
还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
还可点题以及交代起因或缘由。
2、过渡句,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
3、段首段尾句,多能对本段内容进行总领和总结。

三、由浅入深,全面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句子处于具体语境下,在文中往往有其表层含义,还有在文中的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一般指在文章里字面上写的是什么,多指现象,深层含义一般指在文章里真正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多指本质。
要考查的句子大都是具有内涵丰富和表达特色的,要分析清楚,力求不遗漏要点。
1、含蓄委婉的句子要用直接明确的语言转述出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
2、概括简练的句子要根据句子中的内容分点解说出来。
3、内涵丰富的句子要说出它的浅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4、总体来讲,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
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

四、抓住句子的陈述主体来答题
任何一个句子都会有一个陈述主体,回答时就应该把它放在主语的位置。
1、分清句子的陈述主体可以明确回答的方向,不至于抓不住重点。
2、如果句子的陈述主体在句中省略必须通过上下文来推断,把它补充出来。

五、抓住题目中的提示语或引导语来答题。
提示语或引导语是指命题者给考生的信息。可以针对提示语把握答题方向,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提示语有明确的也是暗示的,但要记住,题干中一定会有这样的信息,一定要加强审读,不能大略看一下问什么和有几问,就草草答题。
一句理解错误多年的俗语 :
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
 一直以来,我一直把"清"字认为是清朝,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清”应该是“清廉”的意思,而并非“清朝”。认为是“清廉”意思的人的观点有:
1.“清”确实是指清廉的意思,就是一个好的官员一个都可以搞那么多银子,如果是坏的官员,会怎么样啊!这句话的反讽意思就相当强了。
2.《儒林外史》一书中有以下段落:
“第八回 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儒林外史》写的是明代的时期,因此此语明代就有。
3. 清代大兴文字狱,不可能出现这种话
4. 清朝的人不会说“清朝的知府”一类云云
那么,这个“清”作何解呢?为了搞清楚这个意思,首先需要知道这句话出现的年代。认为是“清廉”意义的人认定此语出现在清代之前,甚至宋代就有。上面的证据2就是例子。但是不然,《儒林外史》虽然写的是明朝的故事,可别忘了他的作者是何许人。《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可是不折不扣的清朝人,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
“《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讽刺小说。作者以朴素幽默的语言、尖锐辛辣的笔触,无情地揭露、鞭挞了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的弊端,透过多达百余名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表演,把那些道貌岸然的贪官污吏、衣冠楚楚的名士侠客的丑恶面目揭露得淋漓尽致,描绘出一幅日趋没落的封建制度的生动长卷。”这种评语可以看出什么,一个清朝的人,托明代的年号,写讽刺小说,只可能是“借古讽今”。借古讽今、春秋笔法是古代文人最熟络的手段。这部小说只能说明,在乾隆年间,吴敬梓已经知道了这句话了。谁要是认为所谓“明代小说”就是写的明代信史,里面说的话就是明代的话,就好比有人使用二月河的《乾隆皇帝》一书来考证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一样可笑。拜托,那只是小说而已。
那么,这句话到底出现在什么时代呢?我找到了一条比较可靠的证据,至少比网络上众说纷纭可靠得多,初中历史教科书(人教版),第5册,20页的内容乾隆朝代的时期,其中赫然写"当时民间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几句话。
这样,我们就确凿地证明了此语确实在清代才有,而不会被宋代人发明出来。这样宋慈也就露出了第一个破绽。
那么,这句话出现的背景是什么呢?在乾隆时期,由于所谓的“太平盛世”,朝廷和民间奢侈之风盛行,朝廷的亏空越来越大,后来乾隆干脆想出了一个他老子深恶痛绝的方法——卖官。卖官分实缺和虚缺两种,所谓实缺就是给钱有个正经的官做,而虚缺就是给一个后备官员的名号,但是不能马上上任,至于何时可以上任,要看运气。卖官的价码后来越来越高,反正有可能捞回来,以至于出现了“三年清朝的知府的官衔,就要化十万雪花银来买”的咄咄怪事。
那么,就算是所谓“就是一个好的官员一个都可以搞那么多银子,如果是坏的官员,会怎么样啊!”这个意思也可以说的通啊,有人肯定如此认为。不错,听起来确实有一番道理;但是仔细推敲,此话却经不起琢磨。老百姓“眼睛了容不下一粒砂子”,又怎么可能会把贪污了十万两的知府都看作是清官呢?这未免也太搞笑了一点。如果真是“清廉”,也应该作“所谓清廉”的反语来讲。
其实,这句话的来历根本算不上什么“公案”,它的出处也很清白。但是很多人都用自己认为的合理解释来看待它,以至于以讹传讹。听起来合理未必就是正确的,大部分人认为正确也未必是正确。还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句话本是湖北湖南的俗语,鄂湘两地的人说的“haizi”,实际是上普通话“鞋子”的意思。这句话用普通话讲应该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何谓“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那是因为在山区捕狼经常要爬山路,而爬山路是非常磨鞋子的一件时期,不要说现在的旅游鞋,古人穿的布鞋草鞋,消耗起来恐怕更快。只有舍得多磨几双鞋子,才可能套的住狼。这种解释合理的多,也可信得多。也不知道是哪些人,自作聪明将“haizi”就当“孩子”来看了,以至谬种流传,只增笑耳。
词性:
词可先粗略的分成实词和虚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再细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叹词。

现代汉语词性:
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物质事物(无法分出个体的物质)的名称的叫做“物质名词”,如“火、水、大米。”
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和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注意:形容词前能加很。

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2、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3、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4、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 种形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
如“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
(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
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
多、多么 (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 (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如“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 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
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
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
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注意:数词和量词通常被人们称为数量词。

副词
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
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 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介词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连词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
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助词
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1、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3、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
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拟声词
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哗啦啦、呼啦啦”。


词类歌诀:
名词:
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
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
时间空间和地点,方向位置有专称。
主宾定谓都可作,名词具有多功能。

动词:
世间万物皆运动,于是动词相应生。
行为动作和发展,存在消失与变更。
心理活动及判断,一概可作谓语用。
能愿趋向两动词,配合谓语意更明。

形容词:
人有特征物有形,修饰动名靠形容。
事态动作有性状,描摹性状用形容。
形容词语极丰富,准确修饰需深功。
形容词语功能多,主要充当状谓定。

数词:
数词即为表数目,确数概数和序数。
确数包括整分倍,不定数目是概数。
整数前加老第初,排列顺序是序数。
分数倍数表增加,减少只能用分数。

量词:
表示单位量词全,单位各异按习惯。
事物行动作统计,物量动量分两款。
量词数词相结合,数量短语功能全。
动量短语居动后,物量短语在名前。

代词:
代词代替人事物,按照作用分三族。
人称代词我你他,咱们自己和大家。
疑问代词谁什么,进地性状数如何。
提示代词这和那,每名某另别其他。

副词:
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
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
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
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
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
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
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
前很后名都不行,单独回答更不能。

介词: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啊吧呢,他词后边附加义。

连词:
和同与跟关中间,或者以及带关联。
介词连词难分辨,换位不变才是连。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
一、词类定义
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对于个体的词来说,它所属的词类也称词性。
 
二、词类划分依据
古代词类划分的标准有两个:语法功能和意义。
语法功能:主要是指能否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以及充当什么样的句子成分;
意义:是指词是否具有词汇意义以及具有什么样的词汇意义。
依据这两条标准,古代汉语中的词可以划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古代汉语判断句:
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事物的属性做出判断的一类句子。
2.被动句都是动词谓语句。
主动关系和被动关系就是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施受关系的不同来加以区分的;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该句子就是主动句;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动作行为的受事者,该句子就是被动句。
3.古代句子成分的位置。
语序,指充当句法成分的词语在句中的位置顺序。
汉语语序的基本规律是诸主谓关系,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动宾关系,动词在前,宾语在后;
偏正关系,状语、定语在中心语前,补语在中心语后。
古代汉语特殊语序中主谓倒装好宾语前置现象。
主谓倒装句,谓语提前到主语之前。宾语前置句,宾语置于动词之前。
4.古代句子成分的省略。
省略是句子被省略了其中某个部分成分个,被省略部分一般可以从上下文找到并确定地补上。
5.词类的活用。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首先确定其属于实词或虚词,以及属于实词或虚词大类中具体属于名词……)。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三、实词和虚词。
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而且具有一定词汇意义。
虚词则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没有词汇意义。
实词的分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和副词。
虚词的分类:虚词可以分为:介词、连词、语气词。


词语的结构包括词的结构和短语的结构。

词的构成方式:
一、按音节可分为单音词和多音词。
单音词就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多音词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  

二、根据词的不同内部形式,可以把词分成单纯词和合成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单纯词各个音节本身没有意义,只有合起来才能表示意义。
多音节的单纯词又可以分为①连绵词②叠音词③音译外来词④拟声词。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在构词中体现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粘贴在词根的前后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
根据词根、词缀的结合情况,合成词的结构方式分为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类型。
1、复合式:
至少由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这是汉语构词中最重要,最多产的结构类型。
从词根与词根的关系来看,又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①联合式②偏正式③补充式④动宾式⑤主谓式
2、附加式:
由一个表示具体词汇意义的词根和一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词缀构成。
根据词缀和词根的不同位置,分为一下两种类型:
①前附加式(词缀+词根)②后附加式(词根+词缀)。此外还有词根和一个叠音词缀结合的。例如:红扑扑、闹哄哄
3、重叠式:
由两个相同的词根重叠而成。根据重叠的特点,分为AA式和AABB式。
比如AA式:爸爸、姐姐、星星等;AABB式:条条框框、花花绿绿、形形色色等。


分类短语结构
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
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
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特点:
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
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是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短语。
基本结构:
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
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
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特点:
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
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中补短语:
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语法特点:
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
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
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 
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是短语的结构分类之一,它由两个成分组成。
前一个成分的功能是提出主题,称为主语;后一个成分对主题加以陈述,称为谓语。
主语和谓语构成了主谓关系(或主述关系,即“主题—陈述”关系)。
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
特点:
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 
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宾短语:
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
语法特点:
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
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
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
特点:
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 
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宫一号”、“林书...”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