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物理

首页
  • 填空题
    建设中的绍兴奥体中心,运用奥体中心内的管道,分布在地下二千多口的100米深井和温度基本恒为18℃的百米地下形成一个水循环热交换系统.夏天,系统将地上奥体中心内与室温相同的水送到地下,放热、降温后回到地上,降低中心的温度,循环进行;冬天,则相反.提高中心内的温度,达到“冬暖夏凉”,又节能的效果.
    (1)打100米深井的人造金刚石钻头硬度大,熔点高,是一种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热交换系统是通过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的.
    (3)卫星温度控制系统采用热管温控技术,利用液体在高温端汽化,在低温端液化,这样反复工作,使卫星两端温度趋于平衡.液体汽化需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本题信息:2012年绍兴物理填空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建设中的绍兴奥体中心,运用奥体中心内的管道,分布在地下二千多口的100米深井和温度基本恒为18℃的百米地下形成一个水循环热交换系统.夏天,系统将地上奥体...” 主要考查您对

晶体和非晶体

汽化及汽化的特点

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热传递)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晶体和非晶体
  • 汽化及汽化的特点
  • 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热传递)
晶体与非晶体: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1)晶体
①定义:分子整齐规则排列的固体叫做晶体。
②常见类型:海波、冰、石英、水晶、金刚石、食盐、明矾、金属都是晶体。

(2)非晶体
①定义:分子杂乱无章排列的固体叫做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吸热时,温度不断地升高。
②常见类型:松香、玻璃、石蜡、沥青都是非晶体。
晶体与非晶体的特性:
(1)晶体
a.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
b.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即熔化时的温度;
c.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
d.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2)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熔点。

汽化:
1.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的最终状态是气态,汽化过程中物质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体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3. 常见汽化现象有:太阳出来了,雾散了,地面上的水变干,酒精蒸发等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条件: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
(3)热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4)热传递的结果: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持续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
注意:
(1)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而不是传递温度,更不是传递某种热的物质。
(2)热传递是把内能由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不是由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
说明: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注意:做功不一定都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做功是否一定会引起物体内能的改变,这要看物体消耗的能量是否转化为物体的内能。如举高物体时,做功所消耗的能量变成了物体的势能,并未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所以物体的内能就没有改变。
如何区别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对外做功: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即内能的变化是由于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引起的,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则物体内能减小。
    如向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空气,对筒内空气做了功(图甲)棉花燃烧表明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了,也就是说,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了。在这一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将一根铁丝快速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弯折处就会发热(图乙),表明铁丝弯折处的温度升高.铁丝的内能增大,铁丝内能的增大是由于人对铁丝做了功。

发现相似题
与“建设中的绍兴奥体中心,运用奥体中心内的管道,分布在地下二...”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