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中,中国的政治思想在学习西方时经历了下列演变[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D、俄...” 主要考查您对辛亥革命
维新变法思想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辛亥革命含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一系列的努力。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概况:
1、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加剧浸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腐败无能,成为众矢之的
②19世纪末以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根本原因)
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逐渐传播
④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2、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3、经过: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8月,孙中山等人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1911年4月,广州起义
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行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引起保路风潮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五色旗为国旗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结果:
成功: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局限性:
1、历史功绩:
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③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
⑤革除陋习,引起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历史。
2、局限性:
①革命果实被窃取;
②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③在革命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有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领异。
(2)辛亥革命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3)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各地的反封建斗争。
(4)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最高水平。
辛亥革命主要集中在南部原因:
1、革命形势遍及南北,但主要集中在城市,未与农村相结合,缺乏稳固的基础
2、革命势力南多北少,东部沿海强于广西部内陆(原因:东部和南部的资本主义发展较北方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强大;东部和南部最早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自然经济解体程度高)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原因:
(1)帝国主义对革命政权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3)孙中山被迫妥协,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4)袁世凯掌握清朝全部大权,拥有北洋军,还大搞反革命阴谋。
2.经过:
(1)逼迫清帝退位:指使段祺瑞等通电要求清政府立即采用共和政体,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2)通电赞成共和:2月13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参议院选举其为临时大总统。
(3)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4)窃取革命果实的标志: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出现的原因:
(1)特点:
①把西学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②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
(2)原因:
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他的思想。
②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西学在我国的传播水平低,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④康有为本人是一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学有很深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更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采用儒家外衣的方式更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所致。
早期维新思想:
1、产生: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
2、代表人物:
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
3、主张:
①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
②早在洋务运动实施过程中,一批积极参与洋务或与洋务有密切联系的有识之士已经觉察到洋务运动有不少弊病,认识到如果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做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4、局限性:
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
二是没有付诸行动。
5、影响因素:
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
1、开展: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首的维新派开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
2、阐释:
维新,是指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
维新变法就是政治上、经济上反对旧事物,实行新法。
3、维新思想传播的方式:
开办学堂、著书立说,建议引导学生归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各自的观点和对封建思想的冲击、近代思想解放的贡献。
4、论战: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由于维新运动的高涨,引起封建顽固势力的仇恨和攻击而展开的。洋务派也站在顽固派一边,形成了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尖锐对立。变与不变的矛盾空前激化,面对时代推来的问题,做出了两种相反的回答。
5、意义:
维新派用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提出了系统的维新变法的理论和主张。通过这场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知识分子中不少人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形成向西方寻找真理,学习新学的热潮。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意义,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由器物到制度层次的推进,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2、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3、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还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4、维新变法思想将救亡与政治变革结合在一起,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虽然没有取得实践上的成功,但是作为一场爱国运动,对于开阔眼界、振奋民族精神、提高人们的参政热情,仍然有深远的影响。
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民主主义者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及原因:
1、态度:
(1)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使二者统一。
(2)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加以批判,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2、原因:
(1)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
(2)新文化运动时期,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古复辟的政治目的,使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与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潮流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经历有关。
维新变法: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深感“亡国无日”。上书光绪帝,痛陈国难深重,应赶紧变法图强。光绪帝“不甘作亡国之君”,与慈禧太后意见不合,而企图借变法,巩固与强化自己的地位与权力。1898年1月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表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全部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这是一篇以皇帝名义宣布实行变法的宣言,标志戊戌变法的开始。
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这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所不能容忍的。变与不变的矛盾发展为一场带血的斗争,变法运动遭到了失败。
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他们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谋求国家的独立富强;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所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看,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尽管它在19世纪末的中国遭到了暂时挫折,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它留下的痕迹永不磨灭,永远鼓舞与启迪后人。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关注劳工的命运,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
(1)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新文化运动中对民主与科学的提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条件。
(3)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成为世界革命的潮流。
(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使得人们认识到其革命理论的价值。
(5)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登了《马克思学说》《俄国革命之哲学的基础》宣传马克思主义。他还发表了一篇两万多字的长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这篇文章是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
2、研究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出现: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俄罗斯研究会”(湖南)等 1920年3月李大钊和邓中夏、高君宇等在北京大学秘密发起了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个研究会设立了翻译室,下设英文、德文、法文三组,翻译了许多马、恩的经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资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国家与革命》等,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标志。
3、一批先进的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瞿秋白和周恩来等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在各地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4、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同时也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他们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桥梁。各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都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与“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中,中国的政治思想在学习西方时经历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