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1935年,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苏联。在日记中,罗曼?罗兰又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出于对苏联的热爱,罗曼?罗兰决定将这本日记五十年后再发表,他不想因为这本书造成对苏联的哪怕一点点伤害,他认为五十年后,苏联一定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你认为五十年后的苏联是否解决了像罗曼?罗兰所希望的那样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     ]

    A.没有解决。斯大林模式一直被坚持
    B.已经解决。通过改革斯大林模式被改变
    C.没有解决。改革始终没有跳出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D.已经解决。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提出了“加速发展战略”
    本题信息:2012年模拟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1935年,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苏联。在日记中,罗曼?罗兰又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出于对苏联的热爱,罗曼?罗...” 主要考查您对

斯大林模式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1、形成过程: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2、主要特征(表现):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评价:
(1)积极影响:
在这种体制下,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是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
(2)消极影响:
在经济建设中,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长期僵化的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对其他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会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经济模式。


发现相似题
与“1935年,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苏联。在日记中,罗曼?...”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