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物理

首页
  • 不定项选择
    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A、B两绝缘小物块放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其中B带正电Q,A不带电;它们一起沿绝缘水平面以某一速度匀速运动。现突然使B带电量消失,A带上正Q的电量,则A、B的运动状态可能为

    [     ]

    A、一起匀速运动
    B、一起加速运动
    C、A加速,B减速
    D、A加速,B匀速
    本题信息:2011年0115模拟题物理不定项选择难度一般 来源:马凤霞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A、B两绝缘小物块放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其中B带正电Q,A不带电;它们一起沿绝缘水平面以某一速度匀速运动。现突然使B带电量消失...” 主要考查您对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

匀强电场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静摩擦力
  •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
  • 匀强电场

静摩擦力概念: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粗糙;
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
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静摩擦力的方向:

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运动趋势。
 


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判定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方法:





相对运动趋势:

相对运动趋势是指以发生摩擦作用的物体中施加摩擦力的物体为参考系,受力物体的运动趋势方向。

最大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即将发生相对运动而又未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称为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是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成正比,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是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一个临界值,是判定接触面间是否出现相对滑动的重要依据。
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粗糙;
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
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而且永远小于1;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匀强电场:

1、定义:在电场中,如果各点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这样的电场叫匀强电场。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间距相等且互相平行的直线。
2、场源:相距很近,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一对平行金属板之间的电场,除边缘部分外,可以看做匀强电场

电场中图像类问题的解法:

 1.电场的E—x图像与φ一x图像
在给定了电场的E—x图像时,可以由图线确定x 轴上各点场强的大小及方向。此外还可以确定x轴上各点的电势变化情况:E—x图线与x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电势差。
在给定了电场的φ—x图像时,除了可以直接确定x轴上各点电势的高低及电势变化情况,还可以确定x 轴上各点场强(或沿x轴方向上的场强分量)的大小及方向:图线斜率大小表示场强大小,斜率正负表示场强方向。
当E一x图像或φ一x图像与粒子运动相结合时,可利用电场力与场强、加速度的关系及电场力做功与动能、电势能和电势等的关系来解决涉及粒子电性、电场力、电势能、动能、速度、加速度等的相关问题。
在这类题目中,还可以把E—x图像或φ一x图像假设为我们熟悉的、符合给定变化规律的某一种电场,利用这种已知电场的电场线分布、等势面分布或场源电荷来处理相关问题。
2.粒子运动的v一t图像当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时,如果给出了粒子运动的速度图像,则从速度图像上能确定粒子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加速度大小变化情况,进而可将粒子运动中经历的各点的场强方向、场强大小、电势高低等情况判定出来。
3.粒子运动的v一x图像
在v一x图像中,图像的斜率并不是粒子运动的加速度,虽然从 v一x图像仍可判定粒子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但加速度的大小变化情况却不一定能够判定出来,如在图中,图线的某点切线斜率:所以在粒子经过某位置时的加速度a=kv。图线①③所表示的粒子在运动中加速度增大,图线④⑤ 所表示的粒子在运动中加速度减小,而图线②⑥表示的粒子在运动中加速度变化情况不能确定。
在能够确定粒子运动中加速度的变化情况之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已知v—t图像相同。

给定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类问题的解法:

在涉及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问题中,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与电场线相结合,其中有给定电场方向和电场线方向未知的两种情况;二是与等势线相结合,有标出等势线电势数值和未标出电势数值的两种情况;三是给定场源电荷的情况。
解决这类问题的第一步先要根据带电粒子运动轨迹弯曲的方向范围,判定出带电粒子受到合外力的方向范围,由运动轨迹的切线判定出带电粒子的初速度、末速度及特殊位置的速度方向。
第二步由电场线分布、等势线分布、场源电荷的位置确定电场力的方向。电场力的方向应与所在处电场线、等势面的垂线在同一直线上,至于给定的是场源电荷时,单一场源电荷看该点与场源电荷的连线,多个场源电荷时利用场的叠加原理。
第三步由电场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问的夹角,确定粒子运动中电场力做功情况、动能变化情况,电势能变化情况。若是粒子的电性已知或电场线的方向已知、等势线的电势高低已知、场源电荷电性已知时,可由其一判定另一种情况。
第四步在涉及受力大小、加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时,可将电场线分布疏密程度、等势线分布疏密程度与场源电荷相对位置的变化等情况相联系。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A、B两绝缘小物块放在水平向右的匀强...”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