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政治

首页
  • 单选题
    2011年9月19日,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攻关获得成功。经中国农业部核定,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稻试验田平均亩产达926.6公斤,再创世界纪录。回答1-3题。
    1、袁隆平常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根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和书本里面是种不出水稻来的。”他的话从哲学上说明
    [     ]

    A、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B、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掌握的理论越多,实践活动越有效
    2、袁隆平说,此次亩产突破900公斤,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良种、良法和良田,缺一不可。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良田是基础。三良必须配套。这表明
    [     ]

    A、联系是普遍的
    B、联系是客观的
    C、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联系是多样的、无条件的
    3、中国水稻所所长、研究员程式华坦言,该良种水稻目前只能在得到验收的湖南境内推广,由于全国水土、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大面积推广还有相当的难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体现了
    [     ]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县有客观性
    C、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历史的统一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本题信息:2012年山东省同步题政治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谢睿(高中政治)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2011年9月19日,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攻关获得成功。经中国农业部核定,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稻试验田平均亩产达9...” 主要考查您对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联系的多样性(因果联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 联系的多样性(因果联系)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正确理解 认识误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

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原因含义:

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

结果含义: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具有多样性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原因 结果
区别 含义 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时间顺序 在前 在后
地位作用 主动 被动
联系 互相依赖,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在这一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

联系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含义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表现 ①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具有多样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因果联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①含义:
原因: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
结果: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②特点:先行后续的关系;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本质特征)
③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矛盾客观性的认识误区:

(1)人们能有意识地制造矛盾的问题。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矛盾,不是人们制造出来的。矛盾的产生和消灭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因而,决定了我们只能承认矛盾,并敢于揭露矛盾。
(2)解决矛盾就是取消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解决的是某一具体矛盾,当这一矛盾解决后,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是不可能取消矛盾的。
(3)有矛盾就是坏事。矛盾具有普遍性,但是不能认为有矛盾是坏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就没有世界的变化和发展。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这才是正确对待矛盾的态度。

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
(2)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是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了它们的共同的本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表现上存在着对应: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①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②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③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发现相似题
与“2011年9月19日,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攻关获...”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