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图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甲、乙、丙、丁中,表示地球公转轨道的是______ 。图中反映的天体有_____ 级。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其公转速度较____________ (快、慢)。
    (2 )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生物繁衍生长提供了____________ 。
    (3 )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有哪些?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本题信息:2012年江苏期中题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一般 来源:胡丽平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图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 )甲、乙、丙、丁中,表示地球公转轨道的是______ 。图中反映的天体有_____ 级。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其公转速...” 主要考查您对

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的行星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的行星
  •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的特殊性:

1、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

2、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有:
外部条件:
①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
②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
③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
④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
⑤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太阳辐射: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

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太阳辐射的特点: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太阳辐射的意义:

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1)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和风能、太阳能等常规能源。
水能:是势位较高的水释放其势能转化成的动能。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给予的能量。
风能:是地表大气受热不均产生的运动,其能量直接来于太阳辐射。
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生物体内固定的太阳能。
太阳能:核聚变反应。
(2)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内接受到太阳辐射能量。春分、秋分时测太阳常数最佳。
(3)我国年太阳能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
①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②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②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J-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④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是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能量来源。



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布:

 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素

纬度

地势

天气

日照时数

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 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 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
年太阳辐射总量 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 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2.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
全球年太阳辐射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因为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反之越少。

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太阳常数:

 


全球年太阳辐射的分布:

全球年太阳辐射量大体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但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结果并不相同。如图所示。
 

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

我国太阳辐射分布的高值和低值中心均位于北纬 22~35之间;在北纬30~40地区,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增加。具体分布如图所示。

地球自转的特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1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1太阳日为24小时。
如下图是恒星日和太阳日比较。地球在轨道上有三个不同位置:
第一个位置上E1,太阳和某恒在P地同时中天,这是一个恒星日和一个太阳日的共同起点。
在第二个位置上E2,地球完成自转一周,恒星再度在P地中天,一个恒星日终了,但正午尚未到来。
到第三个位置上E3时,太阳第二次在P地中天(SPE3在同一直线上),从而完成一个太阳日;那时恒星早已越过中天。
读这个图必须注意,在太阳系范围内,太阳是中心天体,它的光线是辐散的;恒星无比遥远,它的光线可看作平行的,图中所示三颗星,指的是同一颗恒星。太阳日是日常生活的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3)速度:
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cosα°
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地球各地角速度(两极为零)相等,为15°/小时。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
(4)地球公转速度
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大约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日地距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中日地距离最远是1.52亿千米,最近是1.47亿千米,这个变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小值与极大值之间仅相差7%。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能,最大可相差到57%。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当地球过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能超过北半球,因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然是处于冬季了。同样道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量超过南半球,所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


发现相似题
与“图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 )甲、乙、丙、丁...”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