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政治

首页
  • 单选题
    2010年11月10日,国务院通过中国政府网全文公布了《舟曲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在舟曲灾区引起了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据此回答1~2题.
    1、在8月7号灾难发生后,民政部与铁道部紧急行动,从中央救灾物资西安储备库调运大量物资向灾区,针对这些物资,请判断
    [     ]

    A、不是商品,因为它的使用价值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
    B、是商品,因为它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C、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来交换
    D、是商品,因为它是用来供别人消费的
    2、根据规划,舟曲县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安排以中央财政资金为主,着力解决群众生活实际问题,重点支持居民住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灾害防治等方面恢复重建。这主要体现了财政
    [     ]

    ①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④能使灾区最终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本题信息:2011年0116模拟题政治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吴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2010年11月10日,国务院通过中国政府网全文公布了《舟曲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在舟曲灾区引起了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据此回答1~2题.1、在8月7号灾难发生后...” 主要考查您对

商品(使用价值、价值、价值量)

财政及其作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商品(使用价值、价值、价值量)
  • 财政及其作用

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两个基本属性: 

①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②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④商品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⑤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他们都有价值(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的价值的比较:

比较

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价值

区别 含义不同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属性不同 ①是商品的自然属性;②它反映的是人和物的关系;③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④是商品的非本质、非特有属性 ①是商品的社会属性;②它反映的是人和人的关系;③体现了生产关系;④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特有属性。
能否量比 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不能进行量的比较。 由于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可以进行量的比较。
对商品生产者、消费者的意义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但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价值,即给商品生产者价值补偿。 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但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即让消费者使用商品。
联系 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一种物品要想成为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②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判断商品的方法: 

①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②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③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④注意:馈赠的礼品、救灾物资、退出流通领域的物品不是商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

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于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购买者也必须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就意味着交换实现。


商品的属性:


理论联系实际:

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


国民收入含义:

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财政含义:

为了履行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


 国民收入:

 ①含义:
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②意义:
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标志着一个国家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③国民收入增加的途径:
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广泛采用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国民收入按其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
A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
B消费主要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
C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二者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相互促进——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生产的发展为消费提供前提和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会促进生产。不一致——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积累多了,就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人民的劳动积极性,这样从根本上也不利于积累的扩大;如果消费多了,财富都吃光分光,也不利于生产的进一步扩大,最终又会影响生活水平的提高。
D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该有所增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应该与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财政的含义及实现

①财政: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②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③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财政的作用: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发现相似题
与“2010年11月10日,国务院通过中国政府网全文公布了《舟曲灾后...”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