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填空题
    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_________”;北宋采取“___________”的消极防御政策。
    本题信息:2009年山东省期中题历史填空题难度极难 来源:马春荣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_________”;北宋采取“___________”的消极防御政策。” 主要考查您对

三省六部制

北宋的建立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三省六部制
  • 北宋的建立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唐朝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草拟吧颁布皇帝的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无事不总”,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均称尚书,六部分领各种政治事务。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行宰相之权,其议政场所为政事堂。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草拟吧颁布皇帝的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三省职责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2.相互监督,相互牵制:中书省颁布的皇帝的诏令和政令,如果门下省发现不符合皇帝的意思或是不可行应驳回。尚书省只负责执行政令,无其他权利。这样严密的中央机构的设置使他们有监督和牵制。
3.分散相权,集中皇权:三省将原来丞相的权利一分为三,分散了丞相的权利,加强了皇权。


比较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
 
六部的详细分工:
六部指的是尚书省下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其中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全国的户籍和土地赋税;礼部主管礼仪和科举;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三省六部的作用和影响:
作用:
1.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监督、相互牵制,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2.三省的分工使宰相权利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影响: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代基本沿袭了这个制度。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示意图:
 


三省六部制的早期演变:
三省六部制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唐朝才出现的,而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而形成的,至隋朝时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尚书省形成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利。至隋唐时期职责完善和清晰。隋朝以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的最高统治机构,到唐代演变成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五代十国: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此后五十多年,黄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称为五代。于此同时,南方地区先后出现了吴越、南唐等九个政权,连同山西的北汉,史称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的继续和发展。

周世宗改革:
后周世宗在位期间,努力割除五代的弊政,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上,严明法纪,惩治贪官,抑制藩镇,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招抚流民,垦种荒田;核定田亩,均定租赋,减免苛敛;裁汰僧尼。军事上,大力整顿军队,加强训练,严肃军纪。周世宗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政府的控制的土地和劳动力增多,后周的军队实力大大超过了其他的割据势力,在周世宗准备一统天下时,却病死了。周世宗改革为北宋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陈桥兵变:
赵匡胤发动的夺取后周政权的军事政变。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年仅7岁的幼帝即位。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等掌握实权,密谋取而代之。第二年,赵匡胤以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为借口,率兵出征。大军行至陈桥驿,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改国号为“宋”。赵匡胤即宋太祖”。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解除将领兵权的事件。961年,赵匡胤召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禁军将领举行酒宴会,以威胁和利诱相结合的手段,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这样就把全国的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权收回了皇帝手中,有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
1.从皇帝直接控制军权入手,把地方军、政、财、司法权都收归中央;在中央通过分权而达到集权的目的。但最突出的特点是着力削弱地方势力;这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地巩固统—,防止分裂,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地方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冗官。
2.实行“分化事权”的办法:一是分化将权,如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二是分化相权,如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政权;三是分化地方事权,分别由节度使、知州、通判、转运使、司法人员掌管地方的军事权、行政权、监察权、财政权、司法权,相互牵制。
3.实施“强干弱枝”策略:一是精编禁军,二是分散地方事权。
4.实行“内外相制”策略:禁军分驻
5.采取“重文轻武”策略,实行“文人治国”模式。在分散削弱禁军将领和地方节度使权力的同时,大量任用文官来分权。正如“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能及矣。”这是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乱政的教训,其有利的一面在于有效地巩固统一;但其不利在于造成军事战斗力低下。
6.采取“守内虚外”策略。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北宋建立:
公元960年,后周禁军统领赵匡胤在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年号建隆,定都东京,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统一南北:北宋建立后,宋太祖采取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进行了统一南北的战争,基本上削平了南方的割据势力。979年,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消灭了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中央集权的强化:
1.集中军权。
(1)杯酒释兵权,将禁军的统领权利一分为三都只直接对皇帝负责。
(2)设枢密院,只有调兵职权而不直接统领军队。
(3)实行更戍法,禁军定期调动,但是统兵将领不调动。
(4)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入选禁军,禁军一半拱卫京师,一半驻守各地。
2.集中行政权。
(1)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宰相的行政权力。
(2)设枢密院管理军事,分割宰相军权。
(3)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政权。
(4)在地方上知州均由文官担任,并设通判监督知州。
3.集中财权和司法权。设转运使,税赋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必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意义和影响:
1.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集权也带来严重恶果。
2.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这些都留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科举制的发展:
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
1.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严格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
2.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内容。
3.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
4.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科举制的发展,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理,使北宋的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也起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北宋疆域:
 

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发现相似题
与“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_________”;北宋采取“___________”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