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贞观之治】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术创新】

    A

    B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 的生产工具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同一家】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 3)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广东省中考真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田立中(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 主要考查您对

贞观之治

唐与吐蕃的关系

盛世经济的繁荣(茶、筒车、曲辕犁、陶瓷业唐三彩、长安的繁荣)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贞观之治
  • 唐与吐蕃的关系
  • 盛世经济的繁荣(茶、筒车、曲辕犁、陶瓷业唐三彩、长安的繁荣)

贞观之治: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辅佐下,以隋亡为教训,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治国措施,使得国家政治清明、军事发展、社会安定、思想文化繁荣、国力日益强大、民族关系缓和、中外友好往来增多。史称“贞观之治”。


比较汉武帝大一统政策和唐太宗统治政策:
 



“贞观之治”产生的历史原因:
1、隋唐更替的期间的战争破坏了生产,人民流离失所;战争结束后,人少地多,人心思安,渴望恢复生产和安定生活,这事贞观之治产生的重要原因。
2、唐太宗引隋之苛政为戒,调整统治政策,纠正前朝之弊端,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善于用人,勇于纳谏,不断调整统治政策,他的个人作用也是“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

唐太宗的政策
1、政治上:
(1)革新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监察机构;
(2)注意法治,执法严明;
(3)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2、经济上:
(1)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
(2)戒奢从简,唐太宗力倡节俭,不准修建台榭,禁止地方官进贡奇珍异宝。
3、文化上:改进科举制,兴办学校,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贞观新政:


如何看待封建的“盛世”
1.封建的“盛世”的局面出现时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统治者的个人功劳。所谓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都是当时人们过于夸大统治者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功劳,当然统治者的政策和措施也是十分重要的。
2.无论哪一朝代的封建“盛世”,都需要经历几代皇帝连续执行类似的宽松政策和几代劳动人民的艰苦努力,可见“盛世”的局面来之不易。
3.封建“盛世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所谓的“兴盛”都是相对于严重的混乱而言的。因此,在“盛世”时期,最大的受益者是封建统治阶级,广大人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艰辛,农民的负担依然沉重,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只是相对有所缓和,并未完全消除。
4.封建“盛世”的局面都不可能持续长久,主要是由于统治者凭借“盛世”的积累下大肆挥霍,大兴土木,奢侈腐败,从而消耗了国力,导致混乱最终使国家衰败。一个王朝的由盛转衰的原因,发人深醒。




唐蕃会盟碑:
又称“长庆会盟碑”,于长庆三年(823年)在拉萨建立。频繁的战争削弱了吐蕃的势力,进入9世纪后,吐蕃开始由盛转衰,因此,吐蕃的赞普不断到唐朝请求会盟,结缔友好盟约。隆重的会盟先后在唐都长安和吐蕃国都逻些举行。盟文强调双方要“患难相恤,暴掠不作”,永远友好相处。在拉萨建立的唐蕃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大昭寺门前,这是汉藏两族人民友谊团结的珍贵物证。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个王朝。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的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为巩固统治,他仿照唐朝的官制度,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了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还命人创制了吐蕃文字。
贞观时期,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带去了大批的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术、医药书籍,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发展。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9世纪,吐蕃与唐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唐时期吐蕃全图:
 


松赞干布和唐蕃关系:
大量史料说明,松赞干布的雄才大略及远见卓识,主要表现在他看到了吐蕃的东、西、南、北四邻中,最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是东方唐朝的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迄今矗立于拉萨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所刻藏文中,在叙述了吐蕃王朝开拓疆土、征服邻地之后说:“南方门隅天竺(印度),西方大食,北方突厥、涅麦,均畏服(吐蕃),争相朝贡,俯首听命。”“东方有汉国,地极大海,日出之处,其国君与南面泥婆罗(尼泊尔)等国不同,教善德深。”这些碑文清楚地表明,吐蕃王朝视唐朝与被其畏服的南、西、北方邻国不同,对唐朝特别钦佩重视。正因为如此,从松赞干布开始的几代藏王均采取了主要与唐朝建立亲密关系的行动。
公元7世纪30年代,松赞干布首建奴隶制的吐蕃王国时,正值唐太宗贞观年间的太平盛世。唐朝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于整个东方世界以至欧洲都有巨大影响,引起了松赞干布的很大兴趣。松赞干布主动增进与唐朝的往来,大力吸取中原地区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他几次派遣大臣向唐皇请婚后,于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室女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藏时,唐皇以释迦牟尼佛像、珍宝、金玉书橱、经书、经典360卷作为嫁妆,传说还赠给各种宝器、食物以及卜筮典籍300种,识别善恶之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书60种,能治404种疾病的医方100种,医疗器具6种,医学论著4种,还赠送了大批绸帛、衣物。文成公主以车载释迦牟尼像,以大队骡马驮运唐皇的上述赠品,还带了大批工匠,携带多种谷物种子、牲畜入蕃。松赞干布亲自远道前往黄河源附近迎接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沿途藏族地区曾经教过当地藏胞垦田种植、安设水磨、以草制绳索、制作甜食等等。文成公主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拉萨时,吐蕃人民万人空巷喜迎这位汉妃。文成公主博学多才,笃信佛教,在拉萨大兴土木,由她选址、设计,建成了大昭寺、小昭寺,深受藏民敬爱。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又从汉族地区引进了碾磨、纸墨等生产技术,中原的农具制造、纺织、制陶、冶金、建筑等生产技术也陆续传到吐蕃。至今,广大藏族人民还能根据先辈的传述,说文成公主曾经在何地教过吐蕃妇女纺织、刺绣等动人的故事。松赞干布在创制藏文的同时,还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诗书,聘请汉族文人入蕃代典奏疏。这一切,自然大大提高了吐蕃社会的生产力,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公元649年,唐太宗卒,唐高宗即位,唐朝派使入蕃告哀,松赞干布特派专使吊祭,献金银珠宝15种置于太宗灵前,并致书唐朝司徒长孙无忌称:“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
公元704年,藏王尺带珠丹即位,又多次派遣官员到长安向唐朝为藏王请婚。公元710年(景龙四年),唐中宗允以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金城公主入蕃,又带去了大量绣花锦缎、多种工技书籍和使用器物、龟兹音乐,还随带了工匠杂技等人员。金城公主入藏不久,唐玄宗即于公元712年登基,开始了与贞观之治齐名的开元之治,唐朝再次出现太平盛世,对吐蕃又有了新的巨大影响。金城公主才华出众,曾经资助南疆于阗等地僧人入蕃,建寺译经,并向唐朝求得《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汉文典籍。此后,遂有《礼记》、《战国策》等古藏文译本传世。这一切,对于吐蕃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又起了重要作用。
唐蕃之间确实也有过一些战事。但战争在人类5000年的文明史中并非罕事。要完全消除战争,只有人类将来进入大同世界才能实现。然而,唐蕃之间的友好交往却是历史的主线和基本内容,这是很清楚的。
邸店和柜房:
隋唐时期出现在市经营场所,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柜房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银行的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唐三彩:
是唐代陶器的杰出代表,它是在白地陶胎上刷一层五色釉之后,以黄、绿、白、赭、蓝等颜色绘成花纹图案,在烧制而成,有各种人物和动物等,色彩鲜丽,造型生动,是我国古代艺术中的珍品。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
隋唐两代是我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的时期。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的原因:
1.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畅通;
2.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
3.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
4.隋唐政府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对比汉代和唐代手工业分布和原因:
1、汉代:主要集中分布在北方或者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开发早,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2、唐代:主要集中在运河沿岸和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大运河的开通带来沿岸交通的便利,农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自魏晋以来,江南和长江流域得到开发,农业发展较快。
唐朝农业发展的特点:
1.江南地区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
(1)圩田更加普遍;
(2)放火烧山,开垦山地的现象也很多。
2.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
(1)大运河利于农田灌溉;
(2)唐设职官管理水利;
(3)创制筒车和曲辕犁。
3.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唐朝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 .产地分布广(瓷窑分布于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
2 .生产规模大,产量多(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
3 .分工细,品种多,新产品(陶瓷业有唐三彩,有瓷中有著名的秘色瓷)
4 .技艺水平高,融入外来风格(能制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

唐朝商业繁荣:
1.交通便利。商人遍布全国,交通要道上有私家店铺,备有驿驴,供客商骑用;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便利。
2.货币规范。唐朝初年,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从此,开元通宝成为了唐朝通用货币。
3.市场发达。
(1)交易场所固定;出现了市。
(2)政府管理市场;
(3)市有邸店柜坊;
(4)限制规模时间;
(5)出现夜市草市。
4.经商的人很多。唐朝采取不抑制商人的政策,而且准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市。

城市的兴旺:
1.长安、洛阳是全国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
2.扬州、成都是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唐后期,扬州成为了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

筒车:
 

唐三彩:
 


发现相似题
与“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