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1889年清政府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向比利时银行借款兴建北京卢沟桥至汉口的卢汉铁路。这条铁路先由政府拨款修建卢沟桥至保定及汉口至滠口两段。1906年北京至汉口全线通车。
    张之洞从1889年起,以武汉为中心,创办了汉阳铁厂等一批近代工业化企业, 在湖北新建了卢汉铁路,督办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由于诸多的因素,川汉铁路修建激发了四川的保路运动,清政府被迫调集湖北地区的新军前往镇压。

    材料2:新中国铁路大事记:

    (1)据材料1概括清末铁路发展的特点。有学者称“川汉铁路搞倒了一个王朝”,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材料2中“第一个五年计划期内,西部地区首次开通铁路”“第二个五年计划期内,铁路建设以中国北部为主”。试用实例加以说明。
                                                                                                                                                                    
    (3)据“新中国铁路大事记”,概括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本题信息:2013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苑爽娜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1:1889年清政府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向比利时银行借款兴建北京卢沟桥至汉口的卢汉铁路。这条铁路先由政府拨款修建卢沟桥至保定...” 主要考查您对

第一个五年计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南方谈话”)

中国近现代铁路与公路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第一个五年计划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南方谈话”)
  • 中国近现代铁路与公路

第一个五年计划含义:

简称“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也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基本任务是: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国的强烈愿望。第一个五年计划制订后,对三大改造、基本建设、工农业发展和交通便捷做出了突出贡献,使得中国的近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1)1949年-1952年,党和政府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在当时各资本主义国家的重重封锁之下,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自立于民族之林。
2、时间与目的:
1953年-1957年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建设成就:
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③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⑤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⑦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一个一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中,重工业在东北地区发展迅速的原因:

1.历史因素:东北地区的工业在民国就有发展,并且受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波及较少,工业基础好。
2.地理因素: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有着优质的煤、铁资源。
3.政策因素:中共的制订的正确的方针。 4.外国因素:苏联对中国援助,由于苏联离东北地区最近,便于交流的展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计划经济体制:

就是计划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且几乎在全社会的范围内排斥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在这种经济体制下,经济资源首先集中在政府手中,然后由政府根据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通过各级政府部门逐级向下分配,最终跟着下达给企业的生产计划分配到各个企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2)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过程:
(1)提出:南方谈话
(2)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基本框架确立: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
(4)理论进一步完善: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体制
(5)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21世纪初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
3、历史意义:
(1)调动了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2)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南方谈话节选:

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
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
运用时常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起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我们要大力发展全国的统一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的作用,并依据客观规律的要求,运用好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交通事业的发展:


铁路,更多的铁路:

1、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在一片反对声中建成通车。
2、1888年,总长2000米的宫廷专用铁路落成。火车昭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3、甲午战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修铁路,修更多的铁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4、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由于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近代以来中国铁路建设的发展:

(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在其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中、魏源在其编撰的《海国图志》中都介绍了当时外国的铁路、火车等科学技术信息。
(2)铁路在中国的起步伴随着列强的侵略:
1874年,英美两国商人合资开设了“吴淞道路公司”,买下了今河南路桥堍到吴淞一带的田地,在未获清政府批准的情况下,偷偷修起了铁路──淞沪铁路,1876年7月3日,淞沪铁路的上海江湾段正式通车,不到一年,淞沪铁路乘客就已经超过了15万人次。但是由于遭到清政府的反对,不久这条铁路即被拆毁。
(3)伴随中国近代化的步伐,第一条铁路诞生了:
1878年,河北开滦煤矿开掘了第一口竖井,为了运输煤炭,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中国自己制造了第一辆机车。
(4)中国铁路的发展与中国人的自强奋进息息相关:
京张铁路是詹天佑独立主持并胜利建成的连接北京和张家口的一条铁路,全长200多千米。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
(5)铁路建设的发展与民族独立、科技进步密不可分:
民国时期铁路发展缓慢。新中国建立后,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相继建成了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成昆铁路、兰新铁路,我国人民可以乘坐火车由西北、西南到内地了。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筑路工人又开始挑战“世界屋脊”,开始修建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运营总里程已经跃居到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1:1889年清政府成立中国铁路总...”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