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综合题
    (2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夷货非衣食所急,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二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皇国王来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嘎尔尼)前来祝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革有济者。”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外交关系方面的影响。(3分)
    (2)材料三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1分)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2分)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2分)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开发浦东的设想。但却难以实现,而在20世纪末却喜获成功,造成这两种命运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5分)
    (4)概括材料二、三、四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本题信息:历史综合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2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夷货非衣食所急,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材料二 17...” 主要考查您对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巨变 结果 任务
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文革对经济的破坏及文革后国民经济的停滞,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必要性)。
2)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会议召开奠定思想基础(可能性)。
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可能性)。
2、内容:

思想方面 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 导方针。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政治方面 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方面 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 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3、意义:
 这次会议确实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始了全面认真地拨乱反正。它为党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因而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发现相似题
与“(2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夷货非衣食所急,可谓中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