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 “历史图片是人类历史某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和缩影。观察下列图片:材料一1941年11月29日,苏联女英雄卓娅在德军的绞刑架前,她留下最后一句话:“你们不可...” 主要考查您对国际联盟的活动及其评价
《洛迦诺公约》的签署
《非战公约》的签订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国际联盟的活动及其评价:
1、活动:
①1924年组织缔结了和平解决争端议定书《日内瓦协定》;
②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其有关机构或组织发挥了大量;
③用3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2、评价:
①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为以后联合国提供了多方面有益的经验;
②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③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阻止新的世界大战(原因)。
3、性质:
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20世纪20年代的国际联盟:
按照盟约的规定,国联的主要作用是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在这方面它究竟做得如何呢?通观20年代国联所处理的各种冲突,可以看出这样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这些冲突绝大多数发生在欧洲地区,国联很少处理涉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问题;第二,多数冲突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或巴黎和会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在解决的过程中往往是协约国大使会议与国联同时插手。在这种时候,国联要么是替大使会议收拾残局,要么是充当它的助手;第三,有些与战胜国帝国主义利益牵涉较多的问题,它们则根本不愿国联插手;而宁愿交大使会议处理,因为那里没有小国代表,它们便于讨价还价。即使有些问题国联处理了,但往往也是以有利于它们的方式解决的。例如,1923年8月底,墨索里尼政府以阿尔巴尼亚边界划界委员会中的意大利委员在希腊境内被暗杀为借口,派遣强大的舰队进攻希腊未设防的科孚岛,并占领了该地。希腊将此事提请国联解决,但意大利否认国联有权处理这个问题,并威胁说,如果国联处理这个问题它就退出国联。这是对国联的公然蔑视。但意大利的立场得到了法国的支持,法国想以此换取意大利支持法国占领鲁尔。尽管国联中的小国对意大利的行为极为不满,但行政院在意大利的压力下竟同意将决定权交给大使会议。这样,问题最后由大使会议以有利于意大利的方式解决了。国联在大国的压力下屈服了;第四,与帝国主义大国利益牵涉较少的冲突,国联能起一定的作用。20年代国联处理得最成功的案件是1925年10月发生的希腊与保加利亚之间的纠纷。当时两国军队在边界上发生了冲突,希军展开了较大规模的进攻,逼近了保加利亚城市──彼得里奇。但由于国联的及时干预,希腊撤退了军队,战斗停止了,危机消除了。除了希—保纠纷外,国联在芬兰和瑞典关于亚兰群岛归属问题、波兰和立陶宛关于默麦尔地区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国际争端中都曾经起过一定的作用。
总之,国联建立后,为维护和平的确采取过一些措施,在一些问题上也取得了某些成功,防止了一些冲突进一步演变为战争,或者使已经爆发的战争停止下来,因此,它并非仅仅是“标榜和平”。然而国联在20年代的整个活动也表明,它远未完成盟约所赋予它的任务,它并不是人民曾经寄予了很大希望的那样一个组织,在20年代,它的主要作用是维护《凡尔赛和约》为基础的战后世界新体制,它实际上成了战胜国帝国主义维护既得利益的工具。
《洛迦诺公约》的签署:
1、背景:道威斯计划实施后,法、德调整两国关系,开始探索和解的道路。
2、签订:1925年10月,德、比、英、法等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会议,讨论欧洲安全问题,签署了《洛迦诺公约》。
3、评价:
①这是协约国在政治上正式承认德国作为一个平等国家的前提下,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做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②暂时解决了安全问题,改善了法国同德国的紧张关系;
③公约孕育着新的不稳定因素,它使法国丧失了在德国违约时单独制裁的力,使法国的边界安全置于英国和意大利的空头保证之下。
签署《洛迦诺公约》的背景:
《凡尔赛和约》缔结后,战胜国同德国的关系仍然紧张,在赔款和安全问题上,法德的矛盾尤为突出。
按照《凡尔赛和约》,战胜国占领了莱茵河左岸的德国领土。1921年3月,战胜国又占领了位于莱茵河右岸的三个德国城市。
1923年1月,法比出兵鲁尔,法国官方人士公然策动莱茵地区脱离德国的分裂运动。
1924年12月,协约国宣布延期自莱茵河左岸北区撤出占领军,而按和约规定,本应于1925年1月撤出。这些都使德国感到自身的安全没有保障。
1924年,道威斯计划通过后,德法在赔款问题上的矛盾缓和,安全问题便被提上德国外交的日程。
法国深知德国一旦治愈战败的创伤,就可能起而复仇。为了防止德国的强大,它一方面想凭借集体力量钳制、遏制德国,为此同比、波、捷、南等中小国家结成了同盟,但因为没有得到英国的保证,这些同盟的作用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对德国进行军事制裁,占领鲁尔是制裁的顶点,但这种高压政策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1924年上台的埃里奥政府主张从鲁尔撤出占领军,改善同德国的关系。
1925年就任的法国外长白里安坚决主张和解,结束对抗。于是,德法两国都开始调整政策。
这时的英国对欧洲政策,也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英国既希望法国边界的安全得到保证,又不希望这会驱使德国同苏联接近;
第二,英国同样也不愿意看到出现法国在西欧称王称霸,希望限制法国,保持法德之间的均势。权衡利弊后,英国决定促成法德的和解。
道威斯计划通过后,1924年11月和1925年8月,外国占领军相继撤出德国的鲁尔和莱茵河右岸的三个城市。1925年10月,洛迦诺会议正式开幕。
《非战公约》的签订:
1、背景:法国为解决安全保证问题,希望与美国结盟,使法国的安全得到美国的保障。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概况:1928年,美、法、英、德、日、意等15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亦称《百里安—凯洛格公约》。 截止1933年,共有63个国家加入。
3、内容:缔约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用和平方法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4、影响:
①积极:第一次正式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从而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并且在二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法律依据。
②局限: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没有规定明确的责任,没有涉及裁军问题,也未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未能对制止二战的发生起到实际作用。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原因:
①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不仅威胁到被法西斯侵略的国家的安全,而且也威胁到英、美资本主义大国的利益,法西斯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敌人。
②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将苏、美两个大国卷入反法西斯战争,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2、过程:
①美国改变、放弃“中立”政策:1939年新的《中立法》——1941年通过《租借法》 确定了美国参战后“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
②美英联合:1941年8月《大西洋宪章》;
③支持苏联:1941年9月苏美英在莫斯科签定关于美英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
④全世界联合:1942年初华盛顿《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3、性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4、主要活动:
①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美、英、苏、中四大国经常进行双边或多边的高级会谈,在政治上互相协作。
②为了发挥同盟国家的经济优势,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四大盟国在经济上互相支持。
③以中国为中心的亚太战场,以苏联为中心的苏德战场和美苏盟军支持的北非战场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共同打击法西斯势力。
5、意义: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过程。
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
1、莫斯科战役:
⑴时间:1941年9月底——第二年初。
⑵结果: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
⑶胜利原因:
①莫斯科军民团结一致,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
②苏联从东部大量增援部队;
③天气严寒,德军缺乏御寒设备。
⑷影响:消灭苏联的“闪电战”计划破产了。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全世界人民受到鼓舞,德军无力发动全面进攻,苏德战争开始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2、斯大林格勒战役:
⑴原因: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是苏联欧洲部分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也是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和石油中转站。莫斯科战役后,受到重大损失的德军无力再发动全面攻势。希特勒决定集中力量进攻南线,企图占领斯大林格勒,以便夺取苏联南方重要的粮食、工业及石油产区,进而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湾。
⑵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
⑶结果:德军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
⑷胜利原因:
①苏联守军进行殊死抵抗;
②巷战不利于德军先进武器作用的发挥;
③天气严寒,德军缺乏御寒设备;
④德军后援困难;
⑤苏军采用了正确的战备战术;
⑸影响: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在这场战役中德军被歼33万人,损失了大批武器装备,丧失了战场主动权,从此,苏军开始转入反攻。这大大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的瓦解。
与“历史图片是人类历史某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和缩影。观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