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 “在国家灾后重建政策的指导下,经历了“5.12”特大地震伤痛的阿坝州汶川县水磨镇涅槃重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回答1~3题。1、水磨镇重建模式...” 主要考查您对科学发展观
政府职能及作用
发展的原因:内因与外因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科学发展观含义: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基本介绍: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正式将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11月14日,中共十八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主要内容: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思想: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地位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必要性: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的战略思想。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GDP的增加,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主旨是更好地发展。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A全面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B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C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与经济建设职能中的公共服务的区分:
(1)作用的方式不同。
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对经济发展的 作用是直接的,国家行使这些职能就是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健 康、协调、稳步发展。
社会公共服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间接的。此公共服务强调政府履行义务,强调政府的服务性,突出政府的主导、主动作用,强调公民的权利。
(2)两者的服务对象不同。
国家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服务对象是企业和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社会公共 服务职能的服务对象是公民。
政府职权、政府职责和政府职能有何区别:
政府职权是指法律赋予政府机关的权力。我国政府的职权是人民依照法律,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赋予的。政府职权通常称为行政权。
政府职责是指政府因拥有法律赋予职权所产生的责任。这体现了权责统一,有权必有责。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具体地说,就是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中所应履行的职责及其应发挥的作用。
总之,政府职权、政府职责和政府职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教材用“政府职能”概念来落实课程标准的“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及其作用”的要求。
正确理解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主要职能 |
具体内容 |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 护国家长治久安 | ①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 ②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 及各种合法权益。 ③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④保障人民民主。 ⑤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打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 |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 | 建设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
组织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 | ①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②组织和发展教 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 |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 ①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②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 ③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④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⑤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 ⑥优化生态环境,防治污染 |
(1)我国政府职能的划分是相对的,其中有些职能存在交叉的关系。
(2)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
(3)政府职能不同于国家职能,要分清执行职能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不能行使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的主体:
履行政府职能的主体必须是各级政府、政府的组成部门及 其派出机构,比如国务院、某自治区人民政府、某县教育局、 某街道办事处等。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党的组织、群众团体、 人民政协或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都不能履行政府职能。
正确区分两个“公共服务”:
(1)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又各有侧重。
(2)我国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里的公共服务专指为经济建设提供的服务,如对企业、对农民的信息引导、技术服务、政策指导等。
(3)我国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侧重社会生活方面,强调通过管理与服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和谐。
关于政府职能的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1)人民政府担负四个方面的职能。即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我国政府职能的划分,具有相对的性质,其中有些职能存在交叉的关系。如:维护社会秩序是政治职能的内容,也是经济职能中公共服务职能的内容;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也有交叉,但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更广泛。
(3)判断某项活动是不是政府职能一定要分清执行这一职能的主体是否是政府部门(行政机关),如果是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党的机构、群众团体或人民政协,则不属政府职能。
(4)我国政府的有限性:
①在我们的生活中,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政府是有限政府,不是全能政府,不能承担社会生活中所有的职能。
②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有限的政府:
(1)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政府履行基本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
(2)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直 接干预、管理经济活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是以宏观调控为主,是间接引导,主要依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3)政府应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能:市场能自行调节的问题,社会和公民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政府不需要插手,政府切实履 行自己的职能,把应该管的事情真正管理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造福于民。
我国政府的作用:
(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内因的含义:
即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外因的含义:
即事物的外部矛盾,是指一事物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内、外因的关系:
内因是指一个确定的事物或系统内部的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即内部矛盾。事物的发展首先是事物自身的运动和变化,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的表现和结果。
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第一位原因。
外因是指一个确定的事物或系统同其他有必然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并且有时起着十分重要作用,但外因总是通过促使内部矛盾双方的变化而起作用,绝不能撇开内因而单独起作用。
因此,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原因是就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而言的,决不能把内、外因之间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之分混同于物质和意识之间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内、外因之间不是谁先谁后的关系,不是“本原”和“派生”的关系。内因是对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有决定作用并不是说内因对外因有决定作用,内外因的关系不是决定被决定的关系。
内因不能离开外因而单独起作用: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由此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和地位发生变化,从而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内因,的确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但内因的这种作用还只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可能性,仅有内因事物也不可能发展,还必须要有外因。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实现事物变化发展。这是因为,任何事物不是孤立的,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周围的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失去这些周围事物,该事物就失去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所以,事物发展不可能离开外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外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能够起加速或延缓作用,有时甚至还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可见,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外因与联系、发展: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联系的本质内容是矛盾双方的关系。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变化、发展,既离不开事物的内部矛盾,也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内部矛盾叫做内因,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
(1)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①个人的成长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
②正确看待机遇,善于捕捉和把握机遇;
③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2) 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①必须对周围的环境作“一分为二”的分析;
②需要正确对待机遇。
③需要我们辩证看待自己所处的现实条件。
事物发展的原因:
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与“在国家灾后重建政策的指导下,经历了“5.12”特大地震伤痛的阿...”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