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物理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和电场力做功都与运动路径无关
    B.在经典力学中,位移和时间的测量都与参考系选择有关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计算出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
    D.惯性定律在任何参考系中都成立

    本题信息:物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和电场力做功都与运动路径无关B.在经典力学中,位移和时间的测量都与参考系选择有关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计算出地...” 主要考查您对

参考系

坐标系

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

重力的产生、方向和大小

牛顿第一定律

电势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参考系
  • 坐标系
  • 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
  • 重力的产生、方向和大小
  • 牛顿第一定律
  • 电势能

参考系:

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


选取原则:

①参考系是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人为选定作为参照的物体,参考系可以是不动的,也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
②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但应以观察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择地面为参考系。
③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参考系的性质:

①标准性:用来做参考系的物体都是假定不动的,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
②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具有任意性,但应以观察方便和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③统一性:比较不同的运动时,应该选择同一参考系。
④差异性: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一般不同。例如,坐在行驶的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考系,乘客是运动的,但如果以车为参考系,则乘客是静止的。


坐标系:

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建立坐标系,即建立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知识点拨:

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就能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同一平面内运动,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当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需要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

①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提供地球绕太阳做匀速率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②向心力用带有周期的公式来描述;
③得出:引力与地球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④再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得出:引力还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
⑤最后用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引力也满足此关系的佐证,得出万有引力定律。



知识拓展:

万有引力定律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
在万有引力定律之前,学生应对力、质量、速度、加速度、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等物理概念有较好的理解,并掌握自由落体、抛体和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能熟练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的基本问题。将万有引力定律与圆周运动知识相结合,可以讨论许多涉及天体和人造卫星运动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如太阳、地球及其它行星的质量、密度;计算人造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一系列参数,包括地球的同步卫星等;反过来还可推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重力:

1、重力的产生: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受到力叫做重力,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重力简称物重。重力的单位是N,但是表示符号为G。
说明:
(1)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引力
(2)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3)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为:G=mg。m是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一般取9.8N/kg(9.8m/s2),含义:质量每千克受到重力9.8N。
(1)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赤道上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
(2)不考虑地球自转时可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一般纬度越高g值越大
(4)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重力的方向: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是指向地心的(只有在赤道和两极指向地心)。
(1)不一定指向地心,在两极或赤道上才指向地心
(2)万有引力方向指向地心
4、作用点: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认为各部分受到的作用都集中在重心
(1)重力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几何形状有关
(2)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中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3)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4)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纺织方式、所处位置无关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
(1)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所以说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它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其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同。因此,我们可以把“不受外力作用”理解为“合外力为零”。
(2)定律的前半句话“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3)定律的后半句话“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对力的定义,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点要切实理解。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指出了力的作用效果,明确了惯性的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还定性地指出了力的动力学意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改变速度的原因。物体在速度发生改变时,就有加速度。因此也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也不能认为有力就有运动,没有力就没有运动,更不能认为物体向一个方向运动一定受到那个方向的力的作用。
3.适用范围:
宏观世界中低速运动的物体,在惯性参考系中才适用。
知识拓展:

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物体的运动状态即物体运动的快慢及运动的方向,是用速度来描述的,故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
(1)速度方向不变,只有大小改变;
(2)速度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
(3)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改变。

电势能:





电势能大小的比较方法:

1.由公式判断
时,,即;当时,可总结为正电荷在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大,而负电荷在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小。
2.做功判断法电场力做正功,电荷(无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从电势能较大的地方移向电势能较小的地方。反之,如果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那么电荷将从电势能较小的地方移向电势能较大的地方。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和电场力做功都与运动路径无...”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