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物理

首页
  • 探究题
    小敏同学在探究材料隔声性能好坏时,选用了一只轻薄的纸盒、一只厚重的木盒、两只不同的但均有振铃的闹钟。她实验的步骤如下:
    A. 将一只闹钟放在桌子上,使其振铃发声,听一听声音的大小;
    B. 紧接着罩上纸盒,再听一听声音的大小;
    C. 将另一只闹钟放在桌子上,使其振铃发声,听一听声音的大小;
    D. 紧接着罩上木盒,再听一听声音的大小。
    她发现,两次罩上盒子后听到的声音大小几乎相等,于是她得出纸盒和木盒隔声性能是一样的结论。她在探究过程中有哪些不合理之处?(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0年期中题物理探究题难度一般 来源:牛青丹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小敏同学在探究材料隔声性能好坏时,选用了一只轻薄的纸盒、一只厚重的木盒、两只不同的但均有振铃的闹钟。她实验的步骤如下:A. 将一只闹钟放在桌子上,使其...” 主要考查您对

响度的概念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响度的概念
定义: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也叫音量);

响度的单位:

分贝(dB),人耳感觉到的最弱声的响度是0dB,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测量响度的仪器:
分贝仪

影响因素:
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也是物体离开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1)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振幅越小,响度也越小。

(2)响度与距离的关系:响度还跟听者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3)声音的响度跟声音发散程度有关,声音越集中,响度越大。

(4)声音的响度还跟人耳的主观感觉和声音在传播途中是否遇到障碍物有关。
①声源的振幅,所谓的振幅就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②离声源的距离: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方法:
①增大振幅②减小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③减小声音的分散
发现相似题
与“小敏同学在探究材料隔声性能好坏时,选用了一只轻薄的纸盒、...”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