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化学

首页
  • 问答题
    (1)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化学方程式如下:2NO+2CO
    魔方格
    2CO2+N2
    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实验编号 T/℃ NO初始浓度
    mol•L-1
    CO初始浓度
    mol•L-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g-1
    280 1.2×10-3 5.8×10-3 82
          124
    350     124
    ①请在表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②设计实验Ⅱ、Ⅲ的目的是______.
    (2)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氨催化吸收法,原理是NH3与NOx反应生成无毒的物质.某同学采用以下装置和步骤模拟工业上氮的氧化物处理过程.提供的装置:

    魔方格

    步骤一、NH3的制取
    ①所提供的装置中能快速、简便制取NH3的装置是:______(填装置序号).
    ②若采用C装置制取氨气(控制实验条件相同),情况如下表:
     试剂组合序号  固体试剂(g) NH3体积(ml) 
     a  12.0gCa(OH)2(过量)  10.8gNH4Cl  2688
     b  10.8g(NH42SO4  2728
     c  12.0gNaOH(过量)  10.8gNH4Cl  3136
     d  10.8g(NH42SO4  3118
     e  12.0gCaO(过量)  10.8gNH4Cl  3506
     f  10.8g(NH42SO4  3584
    分析表中数据,实验室制NH3产率最高的是______(填序号).
    步骤二、模拟尾气的处理:

    魔方格

    选用上述部分装置,按下列顺序连接成模拟尾气处理装置:
    ③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④D装置作用有:使气体混合均匀、调节气流速度,还有一个作用是:______.
    ⑤D装置中的液体可换成______(填序号).
    a.CuSO4溶液          b.H2O        c.CCl4d.浓H2SO4
    ⑥该同学所设计的模拟尾气处理实验还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
    本题信息:化学问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1)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化学方程式如下:2NO+2CO2CO2+N2研究...” 主要考查您对

氨气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氨气的制取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氨气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氨气的制取

氨:

NH3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氨分子的结构为三角锥形,N原子位于锥顶,三个H原子位于锥底,键角107°18′,是极性分子。 分子结构为:


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氨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氨易液化,在常压下冷却或常温下加压,气态氨转化为无色的液态氨,同时放出大量热。液态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氨气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气(因此,氨气可进行喷泉实验);氨对人的眼、鼻、喉等粘膜有刺激作用,若不慎接触过多的氨而出现病症,要及时吸入新鲜空气和水蒸气,并用大量水冲洗眼睛。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在氨水中所含的微粒有:氨水具有碱的通性,如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反应实质为:

反应原理拓展NH3分子中N原子有一对孤电子,能够跟有空轨道的H+形成配位键:

(3)具有还原性
(工业制HNO3的基础反应)
 (Cl2过量)
 (NH3过量,可用于检验Cl2瓶是否漏气)
(实验室制N2)
 
(治理氮氧化物污染)
(4)与CO2反应制尿素

(5)配合反应


的比较:



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总结:


氨的用途:

(1)氨是氮肥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纯碱等的重要原料。
(2)氨也是有机合成工业(如制尿素、合成纤维、染料等)上的常用原料。
(3)氨还可用作制冷剂。

对实验室制氨气常见问题的解释:

l.制取氨气时为什么用的铵盐一般是氯化铵而不是硝铵、硫铵或碳铵实验室制氨气用固体混合反应,加热时反应速率显著增大。因为在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性的分解反应:,若用硝铵代替,在制氨气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危险;因为碳铵受热极易分解出CO2:,使生成的NH3中混有较多CO2杂质,故不用碳铵;若用硫铵,由于反应时生成,易使反应混合物结块,产生的氨气不易逸出。故制NH3时选用
2.不用铵盐与强碱反应能否制取氨气能。
①加热浓度在20%以上的浓氨水,若浓度不够可加人适量固体和生石灰(CaO)或烧碱:
②将浓氨水滴入盛有固体烧碱或生石灰(CaO)的烧瓶中,使平衡右移,放出,且NaOH、CaO溶于水均放热,可降低,在水中的溶解度。
③将溶于水或使尿素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3.为什么制NH3用Ca(OH)2而不用NaOH ①固体NaOH易吸湿结块,不易与铵盐混合充分而反应;②在加热条件下,NaOH易腐蚀玻璃仪器。
4.制NH3的装置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收集装置和发生装置的试管和导管必须是干燥的,因为氨气易溶于水;
②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免生成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③导管应插入收集装置的底部,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④收集NH3的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作用是防止NH3与空气形成对流,使收集的NH3较纯,还可防止NH3逸散到空气中。
5.用什么方法收集NH3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因为NH3极易溶于水,密度又比空气小。
6.怎样收集干燥的NH3将NH3通过盛有碱石灰或固体NaOH的干燥管,但不能选用浓、无水等作干燥剂,因为它们均能与NH3发生反应。
7.怎样检验NH3已充满试管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处,若试纸变蓝,则NH3已充满;把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试管口,若产生大量白烟,则NH3已充满。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及性质。
2.外因:主要是指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另外还有光、超声波、激光、搅拌、固体表面积、形成原电池等。
(1)浓度: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在一定温度下,同体、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定值,如C与CO2的反应、Na与H2O的反应中,C的量和Na、H2O 的量减少并不意味着其“浓度”减小,即不冈其量的增减而影响反应速率,但会因固体表面积的变化而改变反应速率。
(2)温度: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实验测得,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增大到原来的2~4倍。
经验公式为
(3)压强:对于气体反应,当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对于气体反应体系,压强改变时有以下几种情况:
 
(4)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物质。对于某些化学反应,使用正催化剂能显著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5)其他因素:增大同体的表面积(如将块状改为粉末状),可增大反应速率;光照一般也可增大某些反应的速率;形成原电池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此外,超声波、放射线、电磁波等因素也能影响反应速率。
3.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微观解释

(1)实验室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制取氨气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仪器:铁架台,铁夹,酒精灯,两个大试管,棉花;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钙固体。
(3)装置图:

(4)注意:
a. 一般用Ca(OH)2,而不用NaOH,因NaOH碱性太强,对大试管腐蚀比Ca(OH)2强。
b. 选用Ca(OH)2时要检验消石灰是否变质, 因经过长期存放后消石灰部分变成碳酸钙,最好用新制的消石灰。
c. NH4CL与Ca(OH)2质量比5:8为宜,如用(NH4)2SO4代替NH4CL,则质量比为1:1,消石灰过量,以防止生成氨合物。
d. 试管口(盛固体药品的试管)要略向下倾斜;
e. 固体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
f.导出氨气的导管要短,收集氨气的导管要长,伸入试管底部;
g.为使氨气收集更多,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汽进入收集氨气的试管,在试管口防一块,但不能堵死
h.酒精灯加热用外焰,先均匀加热,后对固体加热。
(5)收集方法: 用向下排气法取气法收集。因氨气极易溶于水,比空气轻。
干燥氨气: 用碱石灰,不能用浓硫酸和氯化钙干燥氨气。
检验氨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发现相似题
与“(1)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