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是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是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部分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材料三
    1913——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千关两)

    材料四 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纺车和手织机,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侵略者打碎了印度的后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期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1918年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08年四川省高考真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 主要考查您对

“日不落帝国”

从工场到工厂

印度民族起义(章西女王)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日不落帝国”
  • 从工场到工厂
  • 印度民族起义(章西女王)
  •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1、原因:
①物质基础:国内资本主义工业非常发达,是在海外殖民活动中取胜的主要原因。
②根本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进的政治制度是取胜的根本原因。
③武力后盾:建立了欧洲一支最强大的海军。
④意识形态:宗教改革后,英国清教徒强烈的个人奋斗进取精神和思想文化意识的进步与解放,也是取胜的重要原因。
2、过程:
①欧洲在近代早期,对外贸易往往是同海盗劫掠分不开的。英国海盗的掠夺行为得到了政府的鼓励。
②17世纪,英国实力逐渐增强,为了夺取贸易优势和更多的殖民地,进行了一系列商业战争。
③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并且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3、手段:
①政府支持海盗式掠夺,进行商业战争,建立商业公司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
②黑奴贸易结果:18世纪下半叶成为最大殖民帝国,殖民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4、影响:
①对世界: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扩大的途径;殖民扩张,掠夺、欺诈,商品输出)
②对殖民国:为西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取灾难 (黑奴贸易:欧洲一非洲一美洲一欧洲)

英国殖民扩张的条件:

1、国内政治制度优势: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为英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世界的要求。同封建专制统治相比,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是进步的。
2、依仗雄厚的经济实力:
英国通过圏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掠夺,扩大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7世纪英国是世界上贩卖奴隶的主要国家,罪恶的奴隶贸易,带来了巨额财富,使英国经济实力雄厚。
3、强大的军事优势:
为了争夺殖民霸主,l7世纪下半叶经过三次英荷战争,摧毁了荷兰的殖民优势。l8世纪,英法在欧洲发生多次战争,通过七年战争击败了法国,英国由此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地位。
4、地理位置的优势:
英国是一岛国,地处大西洋沿岸,位于世界贸易中心,便于经济贸易和海外冒险;有较强的海洋意识和海上优势。


工厂制度:

(1)特点:生产资料、工人集中,采用机器生产,工人受严格纪律约束,又受机器支配。
(2)经济思想:自由主义思想.


工厂制度与工场制度不同点:

生产方式: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生产组织方式:车间劳动进一步细化了社会分工,强化了专业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工业革命的另一项标志性成就和在生产组织形式上造成的实质性的变化是工厂的普遍建立。某经济史专家论述说:“生产方式的转变始于分散的工场手工业向集中的工场手工业发展时期。为了适应市场规模的扩大,分料到户制依靠分工来提高效率,由于直接管理和监督生产过程的需要,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对个人贡献进行较好考核,降低了设计机器代替人工的费用,它管理、组织生产的方式是工厂制的雏形。随着机器的增加,从使用单一机器到整个机器系统,使最重要的生产过程机械化,更增加了专业化,从而导致组织创新──工厂制度的全面建立。工厂制度在机器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了手工工场监督管理生产过程的组织模式。”
“工厂内部劳动的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使生产、设计和管理等部门各司其职,改变了以往凭经验的工作和思维方式,向科学化过渡。技术设计部门由工程师组成,负责设计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以达到更有效地考核个人绩效和更快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销售部门在产量扩大的情形下,越来越重要。19世纪60年代销售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推销部分库存产品和代表厂方签订承办合同。各个部门分工的明确使工厂主不再需要直接管理生产过程、进行产品开发或推销产品,他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平衡各个部门的发展、做出重大决策和监督各部门的工作绩效上来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物质生活。
②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逐渐战胜封建势力,掌握了政权;无产阶级逐渐觉悟,他们要改变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开始起来进行斗争。
③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城市化开始兴起。
④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工业革命对以后历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即自由主义,如19世纪中期欧美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社会主义,如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及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民族主义,如亚洲的革命风暴等。其中自由主义是主流,它决定和影响着其它两股潮流。
(2)消极影响:
①无产阶级遭受日益严重的剥削和压迫。
②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印度民族大起义概况:


印度民族起义和太平天国起义对比:

印度民族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
领导 封建王公 农民阶级
参加者 主要是士兵 农民阶级
对象 英国殖民者 主要是清政府也包括外国侵略势力

英国对印度的侵略:

1498年,达·伽马的船队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不久,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在印度沿海地区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孟买和加尔各答等地建立了殖民据点。此后,英国通过一系列的战争,把法国势力赶出了印度;接着逐步蚕食、占领了印度的南部和中部,1849年又吞并了旁遮普,完成了对印度的全部占领,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了疯狂的掠夺,仅侵吞孟加拉国库一项,就给东印度公司带来了3700万镑的收入;
除此之外,东印度公司还征收苛捐杂税,1760~1780年间,东印度公司用这些苛捐杂税向英国输进了价值1200万英镑的商品。据统计,1757~1815年间,英国共从印度攫取了高达10亿英镑的财富。当时,一名英国议员曾经说过:“我深信,地球上任何时候的任何一个文明政府,也没有比1765~1784年的东印度政府更为腐败、更为背信弃义、更为凶恶了。”为了对中国等国进行经济侵略,东印度公司还在印度种植鸦片,向中国和东南亚一带走私贩卖,获取不义之财。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方式逐渐发生改变。当时,印度的手工棉织品具有很大的竞争力,一度在英国和欧洲市场很畅销,刚刚起步的英国纺织业还难以一下击败它。英国利用政治统治地位,限制印度的手工棉织业。英国先是把印度棉织品挤出欧洲市场,接着强行把印度的棉花运到英国加工成纺织品,然后再把棉制品运到印度销售。1814~1835年,印度输入英国的棉布从125万匹跌到30多万匹;而同一时期,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大批工人失业,正如印度总督本丁克承认:“悲惨的情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意义:

1、性质:
是一次由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印度土兵为主要力量和广大人民踊跃参加的民族大起义。
2、作用:
①对印度:它充分展现了印度人民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 不畏强暴,英勇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
②对英国: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活动。


印度莫卧儿王朝:

1526年,中亚封建主巴布尔率人侵入印度,自立为印度斯坦皇帝,从此莫卧儿王朝开始统治印度。经过巴布尔及其继承人大约三十年的征战,到16世纪中期,莫卧儿王朝已经统一了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政府。17世纪是莫卧儿王朝最强盛时期,著名的泰姬陵就是这一时期建造的。18世纪,莫卧儿帝国逐渐衰落,陷于四分五裂。德里的莫卧儿皇帝先后成为入侵的波斯人、阿富汗人等的傀儡,莫卧儿王朝名存实亡。1764年,莫卧儿皇帝向英国东印度公司投降,成为英国殖民者的附庸。1858年,英国女王宣布直接管理印度,莫卧儿王朝才正式结束。

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封建王公政策的转变:

1848年初,戴贺胥开始任印度总督。他对印度封建王公采取兼并政策,直接损害了封建王公的利益。他规定凡是没有直系后嗣的王公,死后其领地即丧失,转归东印度公司所有。用这样的办法,东印度公司先后并吞了萨塔拉和占西等土邦,同时,一些已经丧失领地靠年金度日的印度封建王公的年金也被剥夺。这样,印度封建王公对英国殖民统治日益不满,后来纷纷参加了反英民族起义。印度民族起义爆发以后,为了尽快镇压起义、稳定在印度的殖民统治,1858年8月英国议会通过“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徒具形式的东印度公司,由英国女王直接管理印度(1877年初,英国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11月1日,印度总督坎宁公布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诏书,宣布不再侵犯印度封建王公的利益和特权,于是,许多封建王公纷纷叛变投敌,并帮助英国殖民军镇压起义军。同时,英国殖民当局进行军事改革,减少英印军队中的土兵比重,增加英籍士兵人数,并大量从印度少数民族中征募土兵。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影响:

(1)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逐步壮大,这就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2)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也逐步壮大,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一部分的代表——维新派站在救亡图存的前列,登上历史舞台。
(3)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这种要求首先反映在思想文化上要打破封建束缚,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民族工业曲折的发展:

(1)1927~1936年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①获得较快发展的原因:
第一,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民族工业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
第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很快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虽不同性质的战争接连不断,相对而言仍属小规模的局部战争,对民族工业的破坏不很严重。
②概况:
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不仅超过了官僚资本,而且超过了外国资本。
1935~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创历史最高纪录,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经济日益萎缩。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工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抗战爆发后,许多民族资本家为使企业免遭日本的毁灭,历尽艰险迁往内地,并尽快恢复生产,他们对大后方经济发展,对支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委托经营”、“军管理”、“租赁”等形式吞并。仅1937年8月~1938年3月,在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 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出于抗战需要,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加强工业垄断和商业专卖,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和民族资本的萎缩。重庆仅1943年停产的工厂就近三分之一,炼铁厂停产超过四分之三。
民族工业萎缩的原因:
①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破坏和野蛮的经济掠夺。
②官僚资本的压榨。
(3)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①原因:
第一,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的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是“新二十一条”。
第二,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
第三,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②表现:
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民族工业纷纷倒闭。


民族工业曲折的发展: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