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本题信息:2012年专项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李倩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 主要考查您对

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青铜器、瓷器、丝织业)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青铜器、瓷器、丝织业)
  •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中原人口大量外迁:

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的攻伐导致了北方频遭战乱,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战争导致中原人口三次南迁。两晋之际,由于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中原人口向南迁徙,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这是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安史之乱以后中原人口发生第二次南迁高潮,两宋之际,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是第三次南迁高潮。


古人曾把人民流亡的原因:

总结为五逃:“一曰天(天灾),二曰官(政府的徭役),三曰军(供给军队物资),四曰钱(高利贷),五曰愚(经营不善)。”

三次南迁高潮:

(1)第一次高潮:
时间:两晋时期
原因: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
影响: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中原人口纷纷向南方迁徙。
(2)第二次高潮:
 时间:唐朝中期
原因:安史之乱
影响: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南方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3)第三次高潮:
两宋之际:靖康之乱

人口南迁的影响:

(1)为江南开发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江南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2)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改变了南方落后的面貌。
(3)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
(4)促进了江南的民族融合。


官营含义:

是指依靠国家权力,官府垄断经营。


官营手工业经营特点:

由官府统一管理,工匠世代为官府劳作;
其生产范围广泛,资金雄厚,规模大,分工细,水平高;
古代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由于官营手工业缺乏竞争,产品质量低,生产效率低,弊端丛生。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多种经营形态并存,互为补充;官营手工业规模巨大;
(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
(4)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5)规模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细;
(6)手工业生产布局虽经济重心的转移而变化。


手工业三种形态比较:

经营形态 生产经营模式 产品及流向 流通方式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一种副业 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 剩余产品投放市场
官营手工业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主要生产武器和贵族消费的日用品

少量投放市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经营 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投放市场

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

(1)产生:西周时期
(2)特点:
①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职业世袭
②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
③明代以前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3)优势:
资金雄厚,规模经营有利于精细分工与协作,工匠集中,管理严格,有利于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4)不足:
不计成本,不入市场,供官府和贵族消费,缺乏竞争,采取强制劳动,超经济剥削手段,激化矛盾。

官营手工业发展演变过程:

从西周到前朝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1、冶铜业:
①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小件青铜器。
②夏朝:能铸造比较讲究的青铜器。
③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繁荣种类、数量增加,作坊规模大。
④春秋战国秦汉时代:造型灵便轻巧;青铜防锈蚀技术先进。
2、冶铁业:
①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②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能制造钢剑。
③汉朝:开始用煤做燃料。
④南宋:用焦炭冶铁。
3、炼钢业:
①春秋时期:发明冶炼钢的技术。
②两汉时期:炒钢技术。
③南北朝时期:灌钢法。
4、丝织业:
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已出现丝织业。
西周:出现平纹织物、斜纹提花织物。
汉代:丝绸远销欧洲,有“丝国”之称。
战国时期:丝织品种多、产量大。
唐代:缂丝技术。
宋末元初: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明清时期: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民营丝织业兴盛;使用花楼机;产品种类繁多
5、瓷器:
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瓷(彩陶、黑陶、白陶)。
商代:出现原始瓷器。
东汉晚期和南北朝时期:瓷器的生产技术成熟,出现青瓷和白瓷。
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瓷器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一批明窑。
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明清: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资本主义萌芽概念:

明朝中后叶,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为购买劳动力增值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以及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因素。其实质是农耕社会中孕育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雏形。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

1、表现微弱、稀疏;
2、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
3、.发展水平低;
4、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一)产生:
明朝中后期手工业逐渐发达,体现在手工工场即家庭作坊的数量.规模扩大,生产工具与技术更新,产量增加。最重要的是当时在江浙一带(如苏州、松江)的丝织业出现了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机工”和以生产丝绸获取利润的“机户”,即早期雇佣工人与资本家。“机户出资,技工出力”标志着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形成,也就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
(二)出现:
1、条件: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条件——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2、产生: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方纺织业。
3、概况:
(1)苏州: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出现劳动力市场。
(2)景德镇:常年受雇者按年或按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钱;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高和劳动效率较高。
(3)苏州地方出现以丝织业的”机户”,雇佣机工生产。“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4、实质:
他们之间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缓慢发展原因:
1、政治方面: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主要原因)。
2、经济方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民贫困,购买力十分低下,影响了国内市场;
3、政策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地主和大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封建关卡众多,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4、外交方面: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不能拥有国外市场。


发现相似题
与“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