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与时俱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延绵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片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在吸收世界现代文明方面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英国卫报曾有学者说“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扼要论证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北京期末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与时俱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延绵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图片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在吸收世界现代文明方面出现了哪些新变化?________________...” 主要考查您对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 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巨变 结果 任务
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文革对经济的破坏及文革后国民经济的停滞,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必要性)。
2)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会议召开奠定思想基础(可能性)。
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可能性)。
2、内容:

思想方面 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 导方针。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政治方面 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方面 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 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3、意义:
 这次会议确实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始了全面认真地拨乱反正。它为党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因而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带来了成功的经验,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地域创造了条件。
①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1984年国家开放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烟台、上海、南通、连云港、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985年后,中国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的厦门、漳州、泉州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③经济技术开发区:
从1988年至2007年3月,全国共设立了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东部沿海地区27个,中部地区10个,西部地区12个)。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和积极探索,这些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吸引外资的热点地区,并在扩大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窗口、辐射、示范和带动的作用。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
(1)全方位,是指对所有国家开放。
(2)多层次,就是根据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的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逐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开放。
(3)宽领域,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还包括文化、科技、教育等多领域的开放。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原因:

1、国际方面:
①20
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中国打开外交新局面,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相继实现了正常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亚洲四小龙等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这一切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难得的国际环境。
2
、国内方面:

①“
十年动乱的破坏,致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3
、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曲折历史来看,封闭就要落后,开放才能获得迅速发展。

“外向型经济”战略:

1、背景:
改革开放初期,在我国经济发展急需解决外汇供应严重短缺以及市场经营经验缺乏等问题的情况下,我国政府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放沿海15个城市,颁布有关利用外资等法律法规。
2、过程: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调整外经贸政策,我国利用外资取得显著成果。在日本经济、亚洲四小龙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奇迹的影响下,我国经济由进口替代战略向出口战略转移,利用外资、发展外贸、带动经济增长的战略思路逐步清晰和强化。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世界各国高度关注中国的改革和投资环境的变化,一些知名外企纷纷把中国作为投资地,外资大量涌入,我国外向型发展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3、影响:
①“外向型经济”战略,在制度创新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外资外贸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
③外资带动外贸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大大增加了外贸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1985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为22.7%,2006年进一步提高到70%。
④外资带动外贸发展提高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1980年我国外贸出口额排位在世界第26位,2006年位居第三。


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4年开始在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内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其目的主要是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集中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兴办生产性企业和科研机构,发展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发挥四个窗口(即技术窗口、知识窗口、管理窗口和对外政策窗口)的作用。在开发区内对投资者实行某些类似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区内的经济成分以中外合作、合资和外商独资企业为主。企业一般技术水平较高、工艺先进、管理科学、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目前各沿海开放城市已不同程度的筹建或建成了一些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地区大多是濒临港口的新开发区,多以老市区为依托,发展港口加工工业较为有利。其基本特点是:
1.资金来源以外资为主;
2.经济成分以“三资”企业为主;
3.产品结构以工业为主;
4.产品以外销为主;
5.经济机制以市场调节为主。

沿海经济开放区:

为了扩大对外开放,改善外商来华投资环境,1984年4月,中央决定把14个沿海港口城市作为对外开放城市,把海南岛作为对外开放区。使我国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由四个经济特区扩大形成为南北全线的战略布局。
1985年1月,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漳、泉、厦三角区等三个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扩大到山东、辽东两个半岛、从而形成了一个沿海开放地带。
1988年4月,中央决定进一步扩大我国沿海开放区的范围,共140个市、县,其中包括杭州、南京、沈阳三个省会城市。至此,我国沿海开放地带显著扩大,市、县增加到288个,面积增加到32万平方千米,人口增加到1.6亿。
这些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连同特区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使我国东南部沿海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县—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

外向型经济:

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外向型经济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贸易、技术、资本、劳动力等方面的经济交流活动。狭义外向完全型经济主要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活动。由于不同国家、地区和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等各异,因而外向型经济也各有不同特点。国际上的外向型经济,按其商品、资本、技术与资源的运用情况,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
1、出口导向型。即出口总值在国民经济总值中占据重要的比重。包括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型和深加工产品出口导向型两种。如韩国、台湾。
2、资本贸易型。除了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外,更重要的是资本国际化。如美国、日本。
3、完全外向型。贸易、外汇、金融完全国际化,基本上没有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货币兑换自由,资金进出自由。如香港。
80年代我国大力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属狭义范围的经济活动,其基本形式是以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相结合,并以出口替代为主;其产业结构是以工业为主;资金利用是以外援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

高技术企业:

1、从事以光电技术、人工智能为主的信息技术;
2、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为主的生物技术;
3、以超导材料、人工定向设计材料为主的新材料技术;
4、以核聚变能、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技术及以深海采掘、海水利用为标志的海洋开发技术等高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经营的企业。
其特点是:
1.技术密集与知识密集。其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
2.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总额中所占比例较高;
3.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4.区域密集。高技术企业往往集中在一些智力密集的特殊区域内,比如美国加州的“硅谷”;
5.高风险。由于高技术的复杂性、尖端性、发展变化的迅速性以及高技术领域内异常剧烈的竞争,高技术企业往往要承受比普通企业大得多的失败风险,而它一旦成功,所获得的效益却是巨大的。 


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浦东: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开始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实现这一具有战略意义转移的第一步,是开发上海浦东。
199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
中央政府给予浦东新区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优惠政策,除实行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所实行的有关减免关税、所得税和进出口许可证等优惠政策外,还特许外商在浦东开办金融机构和百货商店、超级市场等第三产业,并允许上海设立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以及扩大投资审批权和实行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


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与鸦片战争后的“开放”的主要区别:

(1)背景不同: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实行闭关自守、日趋落后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
当今的开放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
(2)内容不同: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后又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
当今中国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3)影响不同: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当今中国的开放将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4)性质不同: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
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浦东开创的众多“全国第一” :

在大规模、高强度、快速度的开发建设中,浦东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形态和生态、建设与管理的协调发展,并顺利通过APEC会议的世纪大检阅。形态开发和功能开发并举,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
“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
“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
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
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
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在体制创新、城市管理等方面,浦东的创举更是不胜枚举。仅在法律服务方面,就创建了:
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
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
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
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等。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开始;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大规模殖民扩张,东方成为西方的经济附庸,资本主义世界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③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出现:

1、原因:
(1)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联系世界更加紧密,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 
(2)跨国公司和各国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3)二战以来,世界经济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影响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2、本质:
发达国家主导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3、评价:
即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拉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①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的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也相对削弱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这种趋势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
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看,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从挑战来看,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但在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劣势。
因此,发展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的经济;同时,面对挑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订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进程中的问题: 

1、趋势:
国际贸易的增加、大型跨国公司的增加、国际分工的成熟、世界市场的扩大。
2、问题(影响): 
(1)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②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 
③环境污染严重,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史实:
中国入世的艰难历程 
(1)1947年,中国参与签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创始员之一,后被台湾当局非法占据 
(2)1986年7月,中国正式提出加入关贸总协定的申请 
(3)1986年9月,中国开始全面参与乌拉圭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 
(4)2001年12月,多哈  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    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2、原因:
(1)中国需要世界。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力,还能够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可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 
(2)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入世后,其巨大的需求潜力将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WTO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3、影响: 
(1)机遇: 
①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 
②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 
③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维护合法权益; 
⑤利于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⑥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2)挑战:
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 
(3)启示:
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银河”系列计算机:

1、信息技术的重大成就:
(1)1983年,中国第一台“银河—I”型计算机诞生,每秒运算亿次;
(2)1992年,“银河—Ⅱ”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每秒运算10亿次;
(3)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信息技术的重大意义:
我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在政治、军事、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生物技术的发展:

1、成就:
(1)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制:
2、作用:
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1990年10月,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1998年5月一批科学家在美国罗克威尔组建塞莱拉遗传公司,目标是投入3亿美元,到2001年绘制出完整的人体基因图谱,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展开竞争。当年10月23日,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声明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全部测序工作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即在2003年完成。
1999年3月15日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宣布,由于科学家加快工作步伐,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将提前至2000年完成。1999年9月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也就是3号染色体上的3000万个碱基对,使中国成为继美、英、日、德、法之后第六个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参与国,也是参与这一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12月1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联合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完整地译出人体第22对染色体的遗传密码,这是人类首次成功地完成人体染色体基因完整序列的测定。
2000年3月14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将人类基因组研究成果公开,以便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能自由地使用这些成果。他们是针对一些私营生物技术公司为了商业利益而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展开竞争,并试图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申请专利而发出此声明的。4月6日塞莱拉公司宣布已破译出一名实验者的完整遗传密码。但不少欧美科学家对塞莱拉公司的成果表示质疑,认为该公司的研究“没有提供有关基因序列的长度和完整性的可靠参数”,因而是“有漏洞的”。4月末,中国科学家按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部署,完成了1%人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5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时间再度提前,预计从原定的2003年6月提前至2001年6月。5月8日由德国和日本等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小组宣布,他们已经基本完成了人体第21对染色体的测序工作。6月26日各国科学家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发现相似题
与“与时俱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延绵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