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物理

首页
  • 实验题
    甲同学在用电炉烧水时发现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它相连的导线却几乎不发热.甲同学猜想“电阻越大,发热功率越大”.而乙同学在用电炉烧水时发现,将两个电阻不同的电炉分别接到家庭电路中时,电阻小的电炉烧水快些,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多些.乙同学猜想“电阻越小,发热功率越大”.
    现有镍铬合金丝做的电阻R1和R 2,阻值分别为5和10,两个相同的容器中装入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煤油,另有温度计、电池组、开关、导线、变阻器等实验器材.
    (1)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猜想,请利用以上器材设计实验,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好图甲的电路.

    (2)下表是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时实验得到的数据:
    加热时间/min
    0
    8
    16
    24
    装有R 1容器中煤油的温度/℃
    20.0
    21.6
    23.2
    24.7
    装有R2容器中煤油的温度/℃
    20.0
    23.1
    26.0
    28.9
         从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发热功率与电阻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不易直接测量.因此,在这个实验中是通过比较________来比
    较电阻R 1、R 2产生热量的多少.
    (4)为验证乙同学的猜想,请在图乙的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5)甲同学与乙同学观察到的现象似乎有矛盾,请加以分析.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物理实验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甲同学在用电炉烧水时发现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它相连的导线却几乎不发热.甲同学猜想“电阻越大,发热功率越大”.而乙同学在用电炉烧水时发现,将两个电阻不...” 主要考查您对

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

电流的热效应:
1、定义:
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作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影响因素:
与通电的时间、电流、电阻有关,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3、公式:
Q=I2Rt(普遍适用)
Q=W=UIT(只适用于电热器)
式中:I—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是安培(A); R——导体的电阻,单位是欧姆; t——电流通过导体的时间,单位是秒(S);Q——电流在电阻上产生的热量,单位是焦(J)。

电流的化学效应:
1、定义:电流通过导电的液体会使液体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电流的这种效果叫做电流的化学效应。
2、原理:主要是电流中的带电粒子(电子或离子)参与而使得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往往是这个物质得到了电子,那个物质失去了电子而产生了的变化。最典型的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而电流的作用使得某些原来需要更加苛刻的条件才发生的反应发生了,并使某些反应过程可逆了(比如说电镀、电极化)。


发现相似题
与“甲同学在用电炉烧水时发现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它相连的导线...”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