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曹墓之争(方法论) 


    2009年12月,河南安阳发现一座东汉大墓,一些学者依据该墓的规模、形制、遗物及文献记载等,认定这是曹操墓,由些引发了各界热议。


    问题:
    (1)此事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原因之一在于墓主曹操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请你列举两个与曹操有关的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一来看,质疑者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史家怎样才能增加学术可信度,写出信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0年上海高考真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魏铭洁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曹墓之争(方法论) 2009年12月,河南安阳发现一座东汉大墓,一些学者依据该墓的规模、形制、遗物及文献记载等,认定这是曹操墓,由些引发了各界热议。问题:...” 主要考查您对

三国鼎立(魏、蜀、吴)

史料的价值

文字资料和实物资料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三国鼎立(魏、蜀、吴)
  • 史料的价值
  • 文字资料和实物资料

三国鼎立:

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 魏 、 蜀 、 吴 三个国家,它们三分 东汉 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习称为“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的形成: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今名)
220 曹丕 洛阳
221 刘备 成都
222 孙权 建业(南京)

官渡之战:

(一)曹操取胜的原因: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的地位。
2、注重发展经济,实力增强。
3、招贤纳士,善用人才。
4、军事上战术灵活。
5、袁绍骄傲轻敌,拒纳良策。
(二)袁绍失败的原因:
1、在军事上:战前喝酒,掉以轻心,骄傲轻敌。
2、在用人上:不听信忠言,气走许攸,一意孤行。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原因:

1、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性,水土不服,患传染病,影响作战。 
2、曹操骄傲自满,战前饮酒作赋,不与当地人民联系,麻痹大意,不分降书真假,导致骄兵必败。
3、孙刘联军纳良臣建议,采用正确的战术。
4、进而总结,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刘备还没有自己巩固的地盘,孙权的江东也在刚刚在开发之中,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上,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 
5、曹操慌忙逃回北方后,不敢轻易南下,结合刘备、孙权得以喘息的机会。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1、政治上:
(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
2、经济上:
(1)招募流亡农民垦荒;
(2)组织兵士耕田。

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史料的价值:

1、史料用途:
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是史学家借以“重现”历史的基础。史料≠历史≠历史学,但史料是史学家直接作用的对象,是史学认识的唯一根据,是史学认识的基础,是史学认识的中介。历史学是通过对史料的研究来反映历史。
2、史料搜集:
力求广泛、丰富。
史料的搜集是整理和考证的基础,史料的考证是史料整理的必要手段,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获得了详尽而可靠的史料,这样就便于史学家正确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来重现历史。
3、史料运用:
(1)必须经过考订、鉴别,以确认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去“伪”存“真”。
4、史料的分类:文字资料、实物资料、社会学资料、民俗学资料。

研究历史离不开史料:

它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痕迹,它能为我们提供一去不复返的历史信息。但人类历史是极其丰富多彩、全方位、活生生的客观存在,而流传下来的史料(即使是非常翔实的史料)与客观历史过程相比总是比较片面的、局部的、零碎的、死板的,而且不可避免地要渗进史料制作者的主观意识。史料的这种简约性和主观性便决定了史料不是历史。史学是揭示历史真相,探索历史规律的科学,它必须以史料为基础。离开了史料,史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史料决不等于史学,更不能代替史学。人们只能在认真地、全面地、科学地整理、分析、研究史料的基础上,才能揭示历史发展的真实过程和本质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历史学。


文字资料:

就是文字记载的遗迹。记载种类分为两种:一种是当时人的记载或撰述;另一种是后人的追记或撰述。

实物资料:


是指人类在过去的活动中遗留下来的不含文字或含少量文字的残存物,它是历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其中绝大多数属于考古学所取得的成果。其中遗址即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城堡、宫殿、村落、住宅、作坊、寺庙等等,如长城、故宫等。墓葬是人们为死后在另一个世界生活的场所。遗址和墓葬及出土文物都是当时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反映,反映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真实情景,对史学研究起重大的作用,如秦始皇陵附近的兵马俑坑,长沙马王堆汉墓等等。总之,以考古资料为主的实物资料,不仅数量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分布范围广,而且由于它自身特有的属性,使它在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一般文字资料无法替代的作用。
第一,它比文字史料更直观、可靠;
第二,在断代上具有数据的精确性;
第三,在史前史的研究中占支配地位;
第四,能够引证、充实、纠正文字资料。

其它资料:

(1)社会学资料和民俗学资料。
(2)社会调查资料、“口述史”资料等。


发现相似题
与“曹墓之争(方法论) 2009年12月,河南安阳发现一座东汉大墓,...”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