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下图为某岛屿沿20°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与乙地气候类型相同、形成原因也相似的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乙地降水较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0112期中题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较难 来源:杨文静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图为某岛屿沿20°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考查您对

地形剖面图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形成原因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地形剖面图
  •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形成原因
地形剖面图:

以等高线地形图某条剖面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直观地反映出地出上沿剖面线方向的地势的起伏状况。

 

 

 

 

 

 


 


 


 

 

 

 

 

 

 

 

 

 

 


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步骤:

第一步:根据剖面线的水平距离和沿剖面线的高度差确定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其中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相同,而垂直比例尺一般比原图大。
第二步:绘制水平基线和垂直高度坐标。水平基线的长度宜和剖面线相同,坐标上标注的高度宜和等高线上的海拔相同。
第三步:把剖面线和等高线的各个交点确定在水平基线上,并标注在相应的高度坐标上。
第四步:把确定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地形剖面图的画法:

方法一:引垂直线法

 方法二:量距离法


判读方法:

(1)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
(2)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
(3)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

地形剖面图绘制应注意的问题:

确定地形剖面图的垂直比例尺及水平比例尺是绘图中的难点及重点,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在新图中绘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

两点间的直视问题:

直视问题可以通过作地形剖面图进行判断,在地形剖面图上由观测点的投射点向目标点的投射点绘直线,若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直视良好,否则不能直视。如下图所示,由点s′向点c′绘直线,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直视良好。而图中b′位于阴影区,说明s点不能直视b点,所以村落b对于s点为不直视。


基本的地形的剖面特征:

(1)鞍部的剖面特征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沿不同方向对鞍部作剖面图,可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形剖面图。沿两座山峰连线方向看,两边高,中间低;

沿垂直于两座山峰连线方向(为山谷)看,两边低,中间高。

(2)山谷的剖面特征

(3)山脊的剖面特征

(4)山顶的剖面特征

一些要求掌握的重要剖面图:

沿南回归线的地质剖面图
沿东经89°剖面图
中美两国地形剖面图
沿40°N纬线
沿100°E经线
沿赤道
沿20°E经线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类型

分布规律

基本特征

主要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两侧低气压控制地区

终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太阳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的信风带内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温两季

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东北信风带内大陆的南部和东南部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及大陆内部

终年炎热干燥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内部

冬冷夏热,年较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于夏季

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达到

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极地气候

南北两极地区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

 

 

 

 

 

 

 

 

 

 


几个重要地区气候成因的分析:

1、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
a、赤道低气压控制;
b、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面地势低;
c、东北信风吹向大陆,带来丰富水汽;
d、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强劲;
2、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区没有成为热带雨林的原因:海拔较高,气温比刚果盆地低些。
3、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的原因:
a、大部分在热带,气温高;
b、东侧暖流通过;
c、岛屿中部为南北走向山脉;
d、东南信风吹向岛屿,形成地形雨。
类似地区: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
4、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高温期出现时间:干季快要结束、雨季快要来临时。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超过热带草原气候。
5、南亚地区5月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原因:热带过来的西南季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
6、日本、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分布: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因为日本是岛国。朝鲜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由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


几种易混淆的气候类型比较:

1、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相似点:气温:全年各月均高温;降水: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不同点:降水量多少不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年降水量介于1500-2000mm之间,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少,年降水量介于750-1000mm之间。雨季集中程度不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有突变现象,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渐变现象。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相似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不同点:最冷月均温:亚热带季风气候在0℃以上,温带季风气候在0℃以下。雨季长短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

3、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相似点:四季分明,夏凉冬暖。
不同点:最冷月均温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以上,温带大陆性气候在0℃以下;降水季节分配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气候类型的判读:

第一步:
根据7月温度判断南北半球
7月温度高则为北半球
7月温度低则为南半球

第二步:
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气候带
以“温”定“带”——根据提供的气温资料,确定气候带。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寒带

最冷月气温 >15℃ 0℃~15℃ <0℃ 最热月<5℃
季节变化 终年高温 冬暖夏热 冬寒夏热 终年严寒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热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
温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
极地气候

 
第三步:
根据降水量判断气候类型
以“水”定“型”——再根据降水资料,确定具体气候类型,主要从季节变化和年降水量两个方面讨论。

热带气候 最冷月>15℃
全年多雨,>2000mm 热带雨林
干湿季明显,700-1000mm 热带草原
雨旱两季,>1500mm 热带季风
全年很少,<250mm 热带沙漠
亚热带 最冷月>0℃
冬雨型,300-1000mm 地中海
雨热同期,800-1500mm 亚热带季风
全年湿润,700-1000mm 温带海洋性
温带 最冷月<0℃
雨热同期,500-1000mm 温带季风
全年降水少,250mm左右 温带大陆性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导致全球气温波动上升的原因:

全球气温波动上升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就自然因素而言,包括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等,这是地质时期、历史时期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人为因素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主要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结果,包括两方面:一是燃烧大量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是森林的破坏,减弱了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发现相似题
与“下图为某岛屿沿20°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