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地壳物质的循环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循环运动之一。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二:
    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
    (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_,E的地质构造形态主要为_______。
    (2)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3)A为水循环中的_________环节,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F两地的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E处主要为_________,F处主要为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专项题地理材料分析题难度较难 来源:杨文静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地壳物质的循环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循环运动之一。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球...” 主要考查您对

褶皱山

水体的组成

水循环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褶皱山
  • 水体的组成
  • 水循环
  •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褶皱山概念:

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


褶皱山的类型及特点:

类型

背斜

向斜

岩层形态 上拱 下弯
岩层新老分布 中间老两翼新 中间新两翼老
初始地貌 上拱隆起成山 下弯凹陷成谷
逆转地貌 中部侵蚀成谷 中部挤压成山

 

 

 

 

 

 

 

褶皱山的成因:

 

褶皱构造山地常呈弧形分布,延伸数百千米以上。山地的形成和排列都与受力作用方式关系密切。某一方向的水平挤压作用,使弧形顶部向前进方向突出。
有些弧形山地不仅地层弯曲,而且常有层间滑动或剪切断层错动,使外弧层背着弧顶方向移动,内弧层向方向移动,因而在褶皱构造山的外侧形成剪切断层,一端是左旋运动,一端是右旋运动。
中国宁夏南部褶皱山地的弧形顶突向东北,层面倾向西南,第三纪地层向东北推挤或仰冲断层为压性、压扭性,西北段为左旋水平运动。
宁夏南部褶曲山地成因与青藏高原隆起有密切关系。


水体组成: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分类   备注
空间分布 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
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
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水循环周期 静态水:冰川水、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 动态水: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利用程度 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其它

水圈:

地球上的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称为水圈。


水体的类型:

海洋水:最主要的,占96.53%。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陆地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陆地淡水:冰川是主体(2/3)

水体之间的关系:

从水的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

水体相互关系 图解 说明
大气降水与河流水
大气降水是陆地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冰雪融水与河流水
冰川储存固态水,输出液态水,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地下水与河流水
河流水与地下水有互补关系,A 图河流水补给地下水,B图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湖泊水与河流水
湖泊对河流径流有调蓄作用。洪水期蓄水,枯水期补给河流水,人工湖泊——水库的调蓄作用更明显
 
地下水:

(1)类型
类型 定义 补给 主要特征
潜水 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空气中水汽进入地下凝结而成 有自由水面;重力作用水从高处向低处渗流;水量不稳定;水质易受污染;埋藏较浅
承压水 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 潜水 有承压水面,承受压力,水的运动取决于压力的大小,可从低处向高处渗流;水量稳定;水质不易受污染;埋藏较深

(2)潜水的补给来源:
①主要是大气降水。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
②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
(3)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
①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科学管理
②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及时人工回灌。
③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

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做水循环。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类型:

按照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水循环可分为三种类型,如下表所示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图示
别称 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 内陆循环、陆地水循环、陆上内循环 海洋水循环
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等 蒸发、凝结、降水等
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水循环的过程:


特别提示:

(1)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上,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此外,对地下径流、降水、蒸发环节也有影响。
(2)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


水资源的特征:

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补给的循环性:可再生;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水利水害双重性

1、世界水资源分布:

①影响水资源分布的因素——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及水循环的活跃程度
②衡量水资源丰富程度的主要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2、中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

特点:绝对数量多、相对数量少而且时空分布也不均衡;
空间分布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年变率大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质量:影响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不同。
古代(落后):沿河、沿湖发展近
现代(发达):生存发展空间扩大

合理利用水资源:


(1)造成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数量---人口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增加;质量---水质污染
(2)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①开源措施:建立蓄水工程,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合理开采地下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②节流措施: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工农业用水效率,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③农业节水:推广节水灌溉,推广耐旱农作物;
④工业节水:合理布局减少污水排放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采用先进工艺至无水工艺;
⑤城市节水:分质供水,推广节水型器具;
⑥3R原则—— REDUCE、RECYCLE、REUSE(减污、循环、再用)。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地壳物质的循环是自然界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