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 “下列属于工业地域形成的有利条件①工业分工越来越不明显②生产部门越来越复杂③生产工艺日益专业化④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主要考查您对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等。
不同的工业部门、工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区位因素是不一样的,同一因素也会发生变化。
主要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
工业区位选择:
我们可以从区位选择的主体、需要考虑的因素、要达到的目的、需要遵循的原则等方面认识这一问题。
项目 | 内容 |
区位的含义 | 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里;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 |
区位选择的主体 | 企业和政府 |
考虑的因素 | 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 |
遵循的原则 |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从经济效益看,选择优势条件明显、生产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高的区位; 根据主导因素确定工厂区位 |
工业区位因素与影响:
1、自然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另外,还有信息、技术等因素影响。
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当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不同的工业部门,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就不一样。因此,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如下表所示: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其中科学技术是决定性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及其原因如下所示:
区位变化 | 变化的原因 |
对原料地的依赖减弱 | ①工业原料的范围扩大; ②原料替代品增多; 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
对动力基地的依赖减弱 | ①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 ②核电技术的发展 |
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降低,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 | 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和现代化发展 |
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达性的影响增强 | ①原料的运人、产品的运出都离不开运输; ②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对运输的时效性要求提高 |
环境标准成为重要区位因素 | 人类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
注:
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如宝钢。
交通运输仍对工业布局很大吸引力,但在发达国家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已不再成为主要因素,如日本沿海,我国沿江沿海。信息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突出。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加。
2、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对环境的要求不一样,排放的废弃物也不同,工业区位选择应根据工业部门的环境要求特点和环境污染的性质进行具体分析。
3、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工业联系:
有工业生产就有工业联系,工业联系是工业杜会化、专业化的必然结果。
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业联系见下表:
工业联系 | 表现 | 举例 |
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 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 纺织厂和印染厂之间的工业联系 |
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 工厂之间虽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但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 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工业联系 |
工业集聚:
①概念:工业集聚是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聚集起来形成集聚的现象。
②意义: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③形式:工业集聚的形式多样,原因、结果也不相同,但主要表现为传统工业的集聚和新工业的集聚。
集聚形式 |
传统工业的集聚 | 新工业的集聚 |
集聚原因 | 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些在生产上有投人一产出联系,且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都较大的工业企业,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 | 在新的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因要获得规模效益而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 |
集聚结果 | 形成专业化的生产集聚地域(即传统工业区) | 形成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地域(即新工业区) |
工业部门和工业地域 |
钢铁工业集聚形成钢铁工业区,石油化学工业集聚形成石油化工区 | 电子工业集聚形成的工业区,如美国“硅谷”、日本“硅岛”、德国的慕尼黑、英国的苏格兰等地 |
工业集聚地域形成类型及性质分类: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的形成:
①形成类型: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为工业地域。工业地域的形成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而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二是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②发展类型:
不同的工业部门,因其对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需求不同,以及自身的工业生产特点,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工业地域。
工业地域 |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
发展条件 | 钢铁工业、石化工业、机械工业等生产过程复杂,其内部的工业联系比较复杂,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发育程度高 | 主要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发展初步的加工工业,这样形成的工业地城,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发育程度低 |
发展 特点 |
面积大,往往由于工业地域的扩展而形成工业城市 | 面积小,发育程度低,发展潜力小 |
举例 | 钢铁城、汽车城 | 面粉厂、钱点厂、糖果厂 |
工业分散:
①概念:工业分散是指工厂企业之间及工业区之间相距趋远的现象。
②形式:工业分散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使得新建企业不得不迁出老工业区。这种分散现象不是工业联系的结果,更多的是由于其他原因,如老工业区用地、用水紧张,环境状况差,以及出现的许多社会问题等。
二是有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现象,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现代交通运输的进步,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系统的建立,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等,为工业分散提供了条件。
美国波音737飞机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基地说明图:
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的联系:
形成 | 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一些有相互协作关系的工厂之间并不要求集聚,有些生产企业所需要的零部件也不可能在同一地区生产,这就形成了工业分散现象。 |
表现 | 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与产品组装工厂之间可以相距较远;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也可以分布在许多地方,甚至形成跨地区、跨国企业。 |
优势 | 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结果 | 引发了工业的地域联系,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资和信息的交流。 |
动力 |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及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
工业联系:
生产的联系:投入产出联系
空间上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
信息上的联系:如计算机联网——非物质联系
与“下列属于工业地域形成的有利条件①工业分工越来越不明显②生产...”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