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读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2题:


    1、据图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     ]


    A.盛行西北风及
    B.盛行西南风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潜水补给河水
    2、甲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季节分别是:

    [     ]


    A.冰雪融水  冬季
    B.大气降水  冬季
    C.地下水 春季
    D.大气降水  夏季
    本题信息:2011年四川省月考题地理单选题难度较难 来源:胡丽平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读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2题:1、据图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A.盛行西北风及B.盛行西南风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潜水补给河水2、甲河流主要补给...” 主要考查您对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

河流补给形式及特点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
  • 河流补给形式及特点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

1、定义: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
2、作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3、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4、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的条件下,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共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具体图示如下:(春、秋分日时)  

5、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如下图所示:



气压带的形成:

气压带

纬度位置

形成过程

成因类型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 接受太阳辐射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 热力原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地区,南北纬30°附近 赤道上空气流流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风,在副热带上空集聚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 动力原因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地区,南北纬60°附近 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在副极地地区相遇,盛行西风主动爬升,近地面气压降低 动力原因
极地高气压带 南北纬90°附近 接受太阳辐射最少,终年寒冷,空气下沉,气压升高 热力原因

风带的形成:

风带

形成

极地东风带 由极地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的寒冷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左)偏成东北(南)风
中纬西风带 近地面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南)流出的一支,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右(左)偏转成西南(北)风,称为盛行西风带
低纬信风带 由于气压差的存在,近地面气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动,向南(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南)风逐渐向右(左)偏转成东北(南)风

特别提示:

(1)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的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
(4)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是热力环流,中纬环流是动力环流。
(5)风带中风向的确定: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风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河流补给指河流的水源,一般分为5类:

1、雨水补给:
它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类型,一般多在夏季和秋季补给河流,个别地区也发生在冬季。雨水补给具有不连续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往往造成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主要发生在春季,具有连续性和时间性的特点,比雨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变化来得平缓。
3、冰雪融水补给:
主要指在流域内的高山地区,永久积雪或冰川的融水补给。这类补给也发生在干旱、半干旱的山区和部分较温润的山区。冰雪融水补给最显著的特点是单位面积出水率高,并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这类补给的河流水量的年变化幅度比雨水补给的河流小。
4、湖泊沼泽补给:
山地地区的湖泊,常成为河流源头。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能汇集湖区许多来水,增加河流流量,较大湖泊对河流水量起调节作用。沼泽水补给,对河流水量的调节作用不明显,补给的水量也较小。
5、地下水补给:
它是河流水量可靠、经常的来源。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过程线变化更为平缓,径流的年内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河流一般很少为单一补给,通常是具有某种补给类型占优势的混合补给。


河流水补给形式及特点:

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径流季节变化 我国的分布 世界的分布 其他特点
雨水补给 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 ①时间集中(雨季);②不连续;③ 水量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多少;②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汛期出现在雨季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大部分河流 径流变化和当地的降水特点有着密切的关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①有时间性(春季);②有连续性; ③水量稳 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③地形状况 形成春汛 东北地区 寒温带、亚寒带地区的河流 对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的春旱有积极的意义
冰雪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①有时间性(夏季);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③水量较稳定 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化;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汛期出现在夏季,径流量不大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 多为季节性河流,冬季断
湖泊沼泽补给 全年 ①较稳定(全年); ②对径流有调节作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对河流水量有调节作用 普遍;我国的长白山天池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普遍 当湖泊面积减小时,调节作用减弱,易发生洪涝灾害
地下水补给 全年 ①稳定(全年);② 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②地下水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 最稳定的补给源 普遍;我国济南小清河上游;我国西南J喀斯特地貌区 普遍,喀斯特地貌区 地下水与河流水的互补关

河流的补给类型的分析:

1、依河流所在的地区判断:
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云贵高原区地下水补给较多;东北地区的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
雨水补给,径流变化较大,与降水变化一致;冰川融水补给决定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而可靠;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春季有明显春汛的则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特别提醒: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有水源互补关系。
三种水体的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地下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湖泊和水库(人工湖泊)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延缓、削减洪峰;枯水期释放蓄水,补充、稳定径流。


发现相似题
与“读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2题:1、据图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