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厉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语(1945年2月于雅尔塔)

    (1)材料中的“战时”、“共同敌人”、“同盟”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后的历史验证了斯大林的话,请至少举出一例战后苏联与同盟互相敌对的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后,战时同盟分裂了,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湖北省专项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王亚杰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厉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斯大林语(1...” 主要考查您对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两大阵营对峙

古巴导弹危机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 两大阵营对峙
  • 古巴导弹危机
《大西洋宪章》:
《大西洋宪章》是1941年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的联合宣言。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941年8月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在13日签署了《大西洋宪章》。

《联合国家宣言》:

《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是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决心共同战败德、日、意的法西斯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经与苏联磋商并告知有关国家后,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此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性质:
全世界受到法西斯主义侵害和威胁,联合起来共同打击法西斯的国家。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根本原因:
随着法西斯侵略的扩张,世界人民与法西斯的矛盾日益激化。具体原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过程:
1939年美国调整“中立”政策,加强对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大西洋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美英加强对苏援助;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竭尽全力,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
3.影响:
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
1.法国投降后,英美合作,开始抵制法西斯;
2.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开始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3.1941年,罗斯福和丘吉尔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美英联盟形成;
4.苏德战争爆发,美国凭借《租借法案》援助苏联;
5.1942年,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成立。
北约:
1944年美国纠集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针对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集体防御计划。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突出表现,同时也美国确立其在欧洲霸权的手段之一。

华约:

华沙条约组织,是苏联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1955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在苏联的组织下,随机签订《华沙条约》组成由该条约由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联合组成的社会主义阵营军事同盟,伴随着东欧剧变,华约组织于1991年正式解散。
两大阵营对峙的实质:
两大阵营对峙表面上看是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对峙,其实质是苏美操纵下的,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争夺世界霸权的较量,是冷战时期的特殊产物。
华沙条约组织标志: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标志:

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又称加勒比海导弹危机,是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个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在世界史中人类从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场核战争的边缘。

苏联在赫鲁晓夫时期的主要对外政策:
1.以贸易为突破口,打破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僵局
2.采取灵活方式,解决二战遗留问题
3.推进裁军和禁止核试验的谈判4.全面开展多边、双边会谈及首脑对话
4.发展同西欧国家关系,主动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
5.对美国采取软硬兼施的政策
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

U-2飞机事件:
U-2击坠事件发生在冷战期间的1960年5月1日,一架美国洛克希德U-2侦察机在苏联领空被击落。最初以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为首的美国政府否认该机制造目的以及该趟任务性质,但当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政府向外界展示被俘的机师弗兰西斯·加利·鲍威尔和U-2侦察机残骸(整体架构尚存)时,美方终于承认该机进行了秘密的间谍监测活动。由于再过两个礼拜,东西方首脑将会于巴黎举行四国首脑会谈,这件事让美方极为尴尬,也使得美苏关系降到冷战以来的低点。
发现相似题
与““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