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王志超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④③” 主要考查您对

凡尔登战役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罗斯福新政

反犹狂潮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凡尔登战役
  •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 罗斯福新政
  • 反犹狂潮
凡尔登战役:
一战时,德国在西线发动的历史最长,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凡尔登位于法国东北部,是法军全线的枢纽。1916年2月德军开始进攻凡尔登,法军殊死抵抗。战争共造成70多万人伤亡,此役有被称作“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是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此德军开始衰落,逐渐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为什么说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凡尔登战役对德国的有生力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德国力量削弱无力抵抗协约国的联合进攻;
3.凡尔登战役德军士气低落等原因。


凡尔登战役示意图:

巴黎和会:
1918年1月到6月,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英法美操纵了会议,会议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加以限制,还签订了同其他战败国的条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定了一战后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是协约国一方的分赃会议。

《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中国因巴黎和会对于中日青岛问题无法解决,进而爆发全国反日的五四运动。


凡尔赛会议的实质:
帝国主义战后重新瓜分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赃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各国:

凡尔赛体系确立后留下的主要矛盾:
1.战胜国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对德国的过分削弱导致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
2.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分赃不均导致矛盾;
3.帝国主义国家和苏联的矛盾;
4.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人民的矛盾。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
2.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
3.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
4.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
5.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等。

巴黎和会的影响:

1.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严重破坏了德国的独立和完整,加重了德国人民的负担,激起了德国人民的仇视。
凡尔赛会议三巨头:

左起劳合·乔治,克里蒙梭,威尔逊
历时92年,德国终于将一战战争赔款全还清:
据德国《明镜周刊》2010年9月28日报道,2010年10月3日是东西德统一2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德国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赔款的日子。届时,德国政府将向法国政府交付6870万欧元(6.23亿人民币)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 按照一战后签署的《凡尔赛和约》,德国政府需要支付2690亿金马克的赔款,相当于9.6万吨黄金。但到1929年,这笔赔款被减少到1120亿金马克,必须在59年内付清。从1924年到1930年间,德国被迫发行大量外国债券以筹集这笔巨额赔款。1929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德国于1931年暂停了每年偿付的赔款。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拒绝恢复偿还赔款。但在1953年的伦敦国际大会上,西德同意承担德国二战前发行的国际债券偿还责任。
按照伦敦大会规定,可以待德国实现统一后开始偿还赔款,只是要先行支付一笔利息。柏林墙倒塌后,德国实现了国家统一,此后德国开始偿还这些国际赔款,直到2010年10月3日还清最后一笔赔款。自一战战败后,德国历时92年才完全还清赔款。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新政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令》、《国家产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社会保障法案》等法案。直到二战之前,美国已经很恢复到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

3R政策:

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罗斯福新政的核心:

最大限度的保护中小资产阶级和下层群众的利益,使社会秩序逐渐稳定。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采用新的理论知道——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
2.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同时采取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1929经济危机导致社会生产力严重下降,金融业濒临崩溃,各大企业破产;
2.美国失业率极高,民众没有收入,生活困难。

罗斯福新政的意义:

1.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3.促使美国从经济危机中走了出来,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4.促使美国改变原有外交政策,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5.遏制了美国滋生的法西斯主义。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种族主义:
种族主义可以视作是一个社会问题,经常被政客作为政治工具来使用。种族主义从集合心理学的角度看,可以解释为一种情感上的现象。种族主义以德国纳粹政权为代表,德国纳粹政权视金发碧眼的白种人为最优秀的主宰种族,德国纳粹政权称之为雅利安人

水晶之夜:

德国纳粹发动一次迫害犹太人的活动,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在纳粹的怂恿和操纵下,德国各地的希特勒青年团、盖世太保和党卫军化装成平民走上街头,他们疯狂挥舞棍棒,对犹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进行疯狂地打、砸、抢、烧。1938年11月9日海德里希所发的电报许多犹太人的窗户在当晚被打破,破碎的玻璃在月光的照射下有如水晶般发光。所以,有德国人讽刺地称之为“水晶之夜”。

反犹主义:
希特勒在其《我的奋斗》一书中,强调反犹主义,认为犹太人是世界上最低等的种族。纳粹政权建立后,希特勒进一步制定反犹政策,包括:犹太人被剥夺公民权,不得经商,不得参军。法西斯分子还对犹太人发动袭击,到会他们的商店和住宅,大量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离德国。

纳粹迫害犹太人的主要手段:
1.犹太人被剥夺公民权,不得经商,不得参军
2.法西斯分子还对犹太人发动袭击,到会他们的商店和住宅,大量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离德国。


德国纳粹迫害和杀害犹太人的原因:
1.历史原因: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反犹一直是罗马教廷的宗教职责,世俗的传统势力也往往把对犹太人的宗教迫害与经济掠夺结合起来。
2.个人原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其厌恶犹太人,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
3.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对纳粹退立、姑息,使纳粹对犹太迫害不断升级。

“水晶之夜”后的惨状:


集中营的焚尸炉:


《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List),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名单》改编而成。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获得第66届(1993年)奥斯卡十二项提名,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原著音乐七项大奖。
1939年9月,二次世界大战方兴未艾,德军进驻波兰,将纳綷军队组成“近卫军”,下令重新安顿犹太人的户口。德商辛德勒值此战乱,一方面迎逢德军各级军官,另一方面则进行低价引进犹太劳工,并委任犹太工头以??对以撒却颇为仁厚而备受爱戴。“近卫军”司令阿蒙生性残暴,以枪杀劳工为乐,整个占领区如同炼狱般。1941年3月,德军将维斯图拉河以南归为犹太区,阿蒙更变本加厉,1944年4月甚至大规模展开焚尸行动,辛德勒看不惯如此行为便和以撒商议出一计,以所有资产行贿阿蒙,以捷克新厂需要大批劳工制作军火为由,列出一份长至千人的名单,运往家乡布蓝恩利兹躲藏,待德方发现时,大战结束了,辛德勒则仍以战争罪犯法办。
发现相似题
与“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A、①②③...”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