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下图为“黄河中游地区人口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3题。

    1.公元2年黄土高原农业生产与现在相比较最有利的条件是
    [     ]

    A.农业政策优惠
    B.生产工具先进
    C.气候湿润
    D.地广人稀
    2.1567年以后人口的变化给该地区带来的环境问题最先出现的是
    [     ]

    A.旱涝灾害加剧
    B.土地沙化
    C.森林锐减
    D.土地肥力下降
    3.解决该地区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

    A.控制人口增长
    B.提高生产力水平
    C.保持水土
    D.植树造林
    本题信息:2012年吉林省模拟题地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周颖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图为“黄河中游地区人口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3题。1.公元2年黄土高原农业生产与现在相比较最有利的条件是[ ]A.农业政策优惠B.生产工具先进C.气候湿...” 主要考查您对

人口问题及其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森林及其保护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人口问题及其影响
  •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森林及其保护

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

 

人口问题表现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对策

发展中国家

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儿人口比重过大等问题

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产生巨大压力

实行计划生育

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加剧

劳动力不足、兵员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中国的人口问题及解决途径:

1、人口老龄化

(1)人口老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进人老龄化社会。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人口老龄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其人口再生产已进人现代型。

(2)产生的原因: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晚婚晚育和小家庭,甚至不愿生育,使出生率不断降低,少年儿童的比重也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低,老年人口比重相应上升。(关键是分析出生率、死亡率为什么都降低。)

(3)产生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用于老年人退休、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单等。

(4)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


2
、人口增长过快

(1)产生的原因:人口再生产处于过渡型的国家,出生率仍然较高,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主要分析为什么死亡率下降,也可加人出生率高的原因。)

(2)带来的问题:可能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过度开发利用资源,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可能造成粮食短缺,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条件改善困难等社会经济问题;甚至造成社会、经济、环境的恶性循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是相伴发生的,分析时需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

(3)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促进人口再生产向现代型转变。(政策强制见效快,但治标不治本,从根本上还是要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


3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1)简述:出生人口性别比指每出生百名女婴相对出生的男婴数,通常值域为102-107之间。2000年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公布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16,20051%抽样调查为118.58,个别省份甚至超过130。出生人口性别比已严重失调。

(2)危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不仅仅是人口问题,而且是关系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影响着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势必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构成极大威胁。

(3)产生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育观念落后,男女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人为的技术干预等。(另外,战争可使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小,重工业发展可使其增高,轻工业发展可使其降低等。)

(4)对策:加强非法性别鉴定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宜传教育,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等。


世界人口图示优点及示例:


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地变化。自然因宜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它们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坡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农业发展。


原始林:

约占陆地面积的47.7%(8000年前);根据林木生长所需的气候、土壤和海拔条件估算2000年: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

不同时代对森林的破坏作用: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时代

人类活动

刀耕火种、游耕制度

人口增多,无计划垦殖和大量使用薪柴 大

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

对森林的影响

对原始森林有所破坏,但是因人口稀少,森林仍然有自然更新的机会

面积逐渐减少

面积锐减


森林分类:


工业化国家中,除加拿大和俄罗斯外,大部分森林为人工林,或“半天然”林。

 森林的生态效益与毁林的危害:


保护森林:

1、世界: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我国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和覆盖率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发现相似题
与“下图为“黄河中游地区人口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3题。1.公...”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