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第1~3题。

    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

    A.a
    B.b
    C.c
    D.d
    2.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A.a-枯枝落叶
    B.b-土壤
    C.c-生物
    D.d-供给养分
    3.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的积累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本题信息:2012年安徽省期中题地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王千锁(高中地理)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第1~3题。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A.aB.bC.cD.d2.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 主要考查您对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 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定义: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表现: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二是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三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四是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然环境各要素关系:

环境要素 整体性表现
大气 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
各种水体之间存在着水分交换,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也存在水分的交换,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下的综合表现。
地形 由内、外力共同塑造,受河流、冰川、波浪、风、地下水等的影响。
植被 受光、热、水、土壤、营养物质等因素的制约。
土壤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接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及时间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自然环境整体性表现:


陆地环境的组成:

1、陆地环境的组成——生物

(1)生物的分布与环境
①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气候:
光照
喜光植物: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占据密林的中上层
喜阴植物:分布在背阳、荫蔽的地方,或生长在密林的底层
西双版纳人工经济林运用光的垂直衰减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
热量分布
从赤道到两极,随着热量和温度的有规律变化,形成各种不同的植被带
从沿海到内陆,随着水分条件变化,形成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植被景观
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由于热量和水分的不同,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带
②植物个体形态对环境的适应:莲和骆驼刺因水分条件不同导致个体形态不同:
莲:具有柔嫩、硕大的叶子,但根系不发达。
骆驼刺:叶子刺化,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地中海气候区植物具有叶子小,叶面上覆盖有蜡质的特点,与夏季炎热干燥有关。
③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植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及物候对农时、农事的指示作用
干旱地区寻找水源的指示作用
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
铁芒萁——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
碱蓬——盐碱性土壤环境
芦苇——水湿环境
矮牵牛花——大气中SO2污染
草原与森林指示干旱、半干旱与湿润、半湿润气候特征
“枣发芽,种棉花”反映华北春季气温升高,有利于春播的气候特点
旗状树冠延伸方向代表风向
树桩年轮的疏密可以反映降水量多少状况,在温度变化较少的条件下,树轮较疏,反映降水量较大,反之,较密降水量较少。树木向阳面生长快,年轮较疏。
④影响动物分布的因素:植物分布、气候差异、地形起伏、人类活动等。熊猫——箭竹
悉尼奥运吉祥物:树袋熊——新鲜桉树叶
驯鹿冬季从苔原带南迁针叶林,免受大风雪袭击,而且有充足食物;夏季从森林北迁苔原带,以躲避蚊虫侵扰,同时可以找到更好食物。
(2)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
改变大气成分:CO2、CH4、H2、NH3、水气→N2、O2
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参与沉积岩形成,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

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
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绿化植物、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城市绿地具有吸类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2、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

(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概念: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作用:结合陆地环境的枢纽、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使地表由岩石裸露变为草木丛生
(2)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
肥力概念:土壤能同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重要性: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理想土壤成分:空气+水分=矿物质+有机质
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资源,但如果利用不当,则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
(3)土壤的形成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合理耕作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反之,则会引起土壤退化


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森林的作用:

河流中上游、坡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平原农田周围——保护农田、繁衍物种
荒漠地区——防风固沙
园林区——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道路两旁——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2、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森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题例:

热带雨林为什么又称赤道雨林?其分布有什么特点?
其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水热充足很适合雨林生长。
雨林对当地的水循环有什么影响?
答:它为当地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如果亚马逊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和全球气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因为热带雨林有调节全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作用,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则会导致全球变暖等后果。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自然生态优势:生产力高
(1)原因:群落生产力高、生物循环旺盛
(2)表现:土壤贫瘠;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是为什么?
答:说明热带雨林环境的脆弱性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
答:雨林一旦被毁,地表养分将迅速被径流带走,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

2、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开发——开发雨林是当地人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最为方便的收入来源
保护——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
协调——开发的同时又能保护雨林环境不被破坏,保护的同时又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体计划与措施

三保二设一结合
三保:加强环保教育;实行保护性开发;建立自然保护区
二设:设立国际基金;加强缓冲区建设
一结合: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发现相似题
与“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第1~3题。1.雨林系...”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