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语文

首页
  •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蹶而死。”扁鹊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 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扁鹊仰天叹曰:“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
    中庶子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曰:“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扁鹊曰:“苹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太子未死也。”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节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于外,则为中害暴:突然。
    B.病应于大表见:体现,反映
    C.扁鹊乃使弟子子阳针砥石厉:厉害。
    D.以熨两胁下更:交替,轮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当闻其耳鸣鼻张
    蟹六跪二螯
    B.中庶子乃扁鹊言人报虢君
    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
    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棉、允等之慢
    D.使子豹为五分之熨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谢客就车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现扁鹊医术高明的一组是 (   )
    ①邪气畜积而不得泄。    ②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    ③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④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    ⑤有间,太子苏。    ⑥但服汤二旬而复故。
    A.①②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扁鹊看到虢国都城里忙于举办祈祷求神的活动,所以到宫廷门前向中庶子打听太子得了什么病。
    B.扁鹊自告奋勇要救活暴病而死的虢太子,别人不相信,扁鹊进去诊视,虢太子耳鸣鼻张,身体还没变冷。
    C.扁鹊指出太子只是昏迷而已,他用了针、熨和服药等一系列方法进行医治,使虢太子苏醒过来,身体也逐渐复原。
    D.扁鹊十分实事求是,认为太子本身就有活过来的生机,他不过促使他恢复健康罢了。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2)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
    (3)故天下尽以扁鹊能生死人。

    本题信息: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 主要考查您对

文言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四、“对症下药”

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作者将自己的写作意图蕴藏在叙事和写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显旨,赞颂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勉励自己和朋友以天下为己任,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扁鹊过虢。虢太子死...”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