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化学

首页
  • 单选题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F•WOhler)冲破了生命力学术的束缚,在实验室里将无机物氰酸铵(NH4CNO)溶液蒸发,得到了有机物尿素[CO(NH2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无机物和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氰酸铵和尿素的化学式相同
    D.实验中一定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本题信息:化学单选题难度容易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F•WOhler)冲破了生命力学术的束缚,在实验室里将无机物氰酸铵(NH4CNO)溶液蒸发,得到了有机物尿素[CO(NH2)2].下列说法中错误...” 主要考查您对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判别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判别
有机化合物:
(1)概念:通常人们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如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等。

(2)组成和结构:有机物都含碳元素,多数含有氢元素,可能还含有氧、氮、氯、硫、磷等元素。有机物中碳原子不仅可以和H,O,Cl,,N等原子直接结合,而且碳原子之间也可以互相连接成链状或环状。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形成有机物的结构就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也不同。

(3)特点: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受热易分解,且容易燃烧,燃烧产物有CO2和水;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不易导电、熔点低。

(4)分类:
①有机物小分子:相对分了质量较小,如乙醇,甲烷、葡萄糖等。
②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高达几百万或更高,如淀粉、蛋白质等。

无机化合物:
(1)概念: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CO,CO2, H2CO3,CaCO3等,不具有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归在无机化合物中。

(2)分类:无机化合物根据元素组成及在水中离解成的粒子特点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氧化物,酸,碱,盐的比较:

物质类别 概念 分类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期中一种是氧元素 金属氧化物:由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组成,如MgO,Fe2O3等
非金属氧化物:由非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组成,如CO2、SO2、H2O等
能离解成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含氧酸:如H2SO4、H2CO3、HNO3等无氧酸:如HCl,H2S等
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可溶性碱:如NaOH,Ca(OH)2等不溶性碱:如Mg(OH)2、 Fe(OH)3等
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正盐:如NaCl、NH4Cl、Na2CO3,仅由金属离子或钱根离子和酸根离子两部分组成酸式盐:如NaHCO3、NH4HCO3,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式酸根离子构成碱式盐;如Cu2(OH)2CO3,由金属离子、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主要区别:
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溶解性 多数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有些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
耐热性 多数不耐热。熔点较低,一般在400℃ 以下 多数耐热,难熔化,熔点一般比较高
可燃性 多数可以燃烧 多数不能燃烧


概念的理解:
    像NaCl、H2SO4和NaOH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而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CO,CO2和CaCO3等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也把它们看作无机化合物。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含有碳元素但不属于有机物的化合物主要包括: 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和碳酸氢盐。

物理变化:
1.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 实例:灯泡发光,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碘,干冰的升华,汽油挥发,蜡烛熔化等都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1. 定义: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 实例:木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
3. 现象:化学变化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时常伴随着一些反应现象,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哈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物理变化:
1. 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
2. 微观实质:分子本身没有变(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指形状改变或三态变化。

化学变化
1.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 微观实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构成新分子。


物理变化概念的理解:
(1)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摩擦生热,升温,活性炭吸附氯气等都是物理变化

(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因为变成了另一种物质

(3)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4)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
成语、俗语、古诗词蕴含的化学知识
(1)成语、俗语中的变化
①物理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柞磨成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木已成舟;滴水成冰;花香四溢等。
②化学变化:百炼成钢、点石成金、蜡炬成灰等。

(2)古诗词中的变化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物理变化
烈火焚烧若等闲—化学变化
粉身碎骨浑不怕—化学变化
要留清白在人间—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
(1)物态变化是指同一种物质可在固态,气态,液态三种状态发生转化的过程,如下图,物态变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名称和热量变化
变化过程 名称 热量变化
固态→气态 升华 吸热
气态→固态 凝华 放热
固态→液态 熔化 吸热
液态→固态 凝固 放热
液态→气态 汽化 吸热
气态→液态 液化 放热


发现相似题
与“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F•WOhler)冲破了生命力学术的束缚...”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