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韩非子》

    材料二: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材料三:见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中后期的哪两项策略?请你解释一下这两项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是哪一个成语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是秦国的一位说客在向楚国游说,请你猜一猜他正在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时期与图中的说客意见相反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上述哪一种策略运用的更成功一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0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田立中(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材料:材料一:“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韩非子》材料二: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 主要考查您对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战争和合纵连横)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战争和合纵连横)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到战国时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诸侯强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

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了田氏齐国。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公元前4世纪中期,齐国军师孙膑以“围魏救赵”的巧计在桂陵和马陵两地大败魏国主帅庞涓,魏国从此一蹶不振。

长平之战:
公元260年,秦、赵于长平交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战国兼并战争的实质:
封建地主之间的争夺土地人口兼并战争。在兼并战争中,诸侯国不断减少,为后来秦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基础。


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的对比:
1、相同点:
(1)都具备争夺土地与人口的特性。
(2)都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2、不同点:
(1)阶级不同:战国兼并具有封建地主阶级兼并战争性质;春秋争霸仅是奴隶主大国的争霸战争。
(2)战争目的不同:战国兼并的目的是富国强兵,消灭其他国家,达到统一的目的;春秋争霸是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地位。


战国兼并战争的的影响:
1、兼并战争推动了各国的改革,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
2、由初期的土地人口的争夺转变为以统一为目的,促进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民族融合。
3、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战国时期形势图: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材料一:“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