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董必武《谒昭君墓》

    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 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胡”指的是哪一少数民族?当时他们的首领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诗句是什么意思,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后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中的诗句,分析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昭君出塞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董必武《谒昭君墓》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 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汉书...” 主要考查您对

昭君出塞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昭君出塞
和亲:
西汉初年,由于战争破坏,经济亟待复苏,政权尚未巩固,无力与匈奴作战。汉高祖只好采纳“和亲”的建议,把汉室公主嫁给单于,每年送去大量贡品,与匈奴约为兄弟,以缓和匈奴的侵扰。但是和亲政策不能阻挡匈奴贵族的掠夺。

昭君出塞:
随着匈奴贵族的军事实力削弱,其统治阶级发生内讧,匈奴分裂成了南北两部。南部呼韩邪单于在汉朝帮助下重新统一匈奴。汉元帝以宫人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结束了百余年来汉、匈之间的武装冲突,此后约半个世纪,在北部边境出现了“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局面。
对比汉初“和亲”政策与昭君出塞并且得出的启示:
 
如何评价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后,结束了匈奴与汉朝的百年对抗,北方边境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而且昭君的子孙后代也为匈奴与汉朝的友好关系作出了极大贡献;并且昭君出塞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与技术,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汉族与其他少数名族的民族融合。
昭君出塞:

另一种对昭君出塞的评价:
从女权角度出发,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我国古代的女性地位非常低下,无条件受到男性的支配。在古代,很多女性无法追求真正的婚姻幸福,往往只是男权社会中权力和欲望的牺牲品。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