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判断题
    请根据所学,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工业革命是用手工劳动取代机器生产的过程。
    [     ]

    (2)哥伦布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美洲大陆。
    [     ]

    (3)工业革命主要的发明基本都出现在英国,所以说是“一枝独秀”。
    [     ]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成为“绞肉机”的战役是索姆河战役。
    [     ]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优秀成果在一战中出现。
    [     ]

    本题信息:2012年期末题历史判断题难度一般 来源:王志超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请根据所学,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工业革命是用手工劳动取代机器生产的过程。[ ](2)哥伦布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美洲大陆。[ ](3)工...” 主要考查您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新航路开辟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新航路开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发源于英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生产取代人工生产,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技术革命。由于以蒸汽机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蒸汽时代”。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特点:
1.英国生产力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
2.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3.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

工业革命爆发的前提:
1.市场: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扩大了海外殖民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2.资本:海外掠夺及贸易积累了大量资本;
3.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组织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4.技术:工场手工业技术的积累;
5.社会环境: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国内社会状况稳定;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的原因:
1.工业革命提供的物质资料;
2.伴随着工业革命兴起的交通具提供纽带;
3.世界殖民体系提供保障。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以自由主义为原则,保证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规定在国际贸易中给与他国最惠国的待遇,逐步取消关税保护。通过基本准则的确立,使国际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成熟。


英国工业革命进程及重要成就: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2.经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3.思想文化: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的使用为主要标志,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称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导致了列强开始争夺石油。)

机械化:
机械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运用电力或其他动力来驱动或操纵机械设备以代替手工劳动进行生产的措施或手段。利用机械设备但仍以人力或畜力推动而进行生产的,称为“半机械化”。机械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体力劳动的重要途径。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两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
(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4)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不同点: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2)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
(3)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政治保障)
2.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基础)
3.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技术条件)
4.市场的扩大(市场条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1、经济层面:
(1)促进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产业布局发生变化汽车制造业,化学工业等兴起;
(4)生产管理制度发生变化;
(5)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政治层面:
(1)资本主义制度完善,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
(2)工人阶级进一步壮大,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
(3)各大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开始对外扩张,瓜分世界殖民地;
(4)各国民族解放运动此起彼伏;
3、社会层面:
(1)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
(2)思想观念发生改变,现代化的思想体系逐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展开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中国近代科技获得一定的成就。
福特T型汽车生产流水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于1914——1918年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这场战争。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中文又常称为“欧战”。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国、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则属协约国阵营。在战争期间,很多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加入协约国。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左右的人丧生,2,000万左右的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约1,700亿美元。战争的导火线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塞尔维亚对奥匈作战),其中又以西线最惨烈。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1.核心: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必然性:全球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形成;
3.可能性: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德国为首的国家要求重新划分世界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而进行的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
2.对塞尔维亚而言,是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带来的启迪:
1.我们要通过正当的经济手段促进自身发展;
2.我们应当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尽量避免战争;
3.我们应当正确的应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
4.我们要警惕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泛滥。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线索:

简述一战对科技的影响:
1.冶金业,军方需要更厚、更耐高温的装甲钢板,需要使用寿命更长的,更可靠的枪管(机枪)
2.造船业,需要更大、速度更快的军舰,对发动机要求更高。
3.无线电通讯,跨国界的战争,需要功率更加强大的电台。
4.汽车。一战后,反应灵敏的军官,已经隐隐意识到了摩托化行军的长处。
5.飞机。一战时已经有了比较原始的空战,制空权的优势已经显现出来。
6.其它方面,后勤保障涉及到纺织、医疗、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等很多行业。

新航路的开辟:
地理大发现时期,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有哥伦布、达伽马、卡布拉尔、迪亚士、德莱昂、麦哲伦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

新大陆:

新大陆是欧洲人于15世纪末发现美洲大陆及邻近的群岛後对这片新土地的称呼。在发现新大陆前,美洲大陆对欧洲人来讲是陌生的,他们普遍认为整个世界只有欧亚非三个大洲而没有其他大陆的存在。


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特点:
1.以海上交通为核心;
2.受到西、葡两国王室支持;
3.新航路的开辟以到达东方为目的。

四条航路的详细信息: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对比:
1.背景:
新航路:欧洲处在文艺复兴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阶段;
郑和下西洋:中国封建君主专制鼎盛时期。
2.目的:
新航路:是欧洲为了打破奥斯曼帝国切断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而进行的开辟新商路的航海活动;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显示天朝国威,为大明皇帝求希奇珍宝的航海活动。
3.特点:
新航路:掠夺、为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为国家带来丰厚利润;
郑和下西洋:扬我国威、提高明朝知名度,为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4.相同点:都是开创精神,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15世纪末,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和交换的不断扩大,使黄金成为商品贸易中最重要的支付手段,东方各国的黄金成了西欧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2.但这时奥斯曼帝国控制着东西方贸易要道,阻隔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那些炽烈追求东方财富(黄金、珠宝、香料、丝绸等)的西欧各国贵族和新兴商人,急切需要探求一条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
3.地处欧洲西南部濒临大西洋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因较早开始了海外冒险和殖民活动,掌握了较先进的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拥有了一定的财力,成为开辟新航路的起航地;
4.《马克·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5.人文主义思想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追求财富获得利益;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经济生活发生变化,从此使欧洲市场扩大,发展到世界范围,流通商品种类增多;
2.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贸易中心发生变动,主要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使意大利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个原因。同时,它也使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等国的商贸经济繁荣起来;
3.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各国加入殖民行列,西欧殖民者从殖民地大肆掠夺财富,欧洲各国迅速富裕起来,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发与发展;
4.推动了海外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同时,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旧大陆和新大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
5.新航路的开辟给其他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
新航路线路图:

西、葡两国热衷于航海开发的原因:
1.两国都处于西欧的交通要道,有便利的港口和风向气候;
2.中国指南针及航海术的广泛应用,历史上的西葡两国.航海知识和技术比较发达,聚集了相当多的航海人才并且具有冒险意识的航海家;
3.并且拥有在当时比较开明的君主的支持,新航路的开辟得到了两国君主的支持;
4.西葡两国拥有强烈的宗教热情。
发现相似题
与“请根据所学,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工...”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