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二: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
    材料三: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

    材料四: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山东某服装企业转变经营策略,积极与欧洲某跨国公司开展合作,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由外商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进行加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每出口一件衬衣,获利0.3美元,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但外商从每件衬衣中获利约3美元。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回答:
    (1)在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列宁的什么举措“思路比较好”?有何成效?
                                                                                                                                                             
    (2)据材料二看,美国为挽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危机所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新政的主要特点是什
    么?
                                                                                                                                                             
    (3)据材料三看,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请你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本题信息:2010年江苏期末题历史问答题难度极难 来源:马春荣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材...” 主要考查您对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新经济政策
  • 罗斯福新政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允许外资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
新经济政策呈现出的特点:
1.适应过度时期多种经济成分的特点,允许资本主义的某种存在和发展;
2.通过发展生产力,逐步扩大和增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领导作用;
3.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来利用、限制和改造资本主义成分;
4.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5.采用市场形式来实行国家经济计划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对比: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背景原因:
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转入和平建设后,遇到新的经济困难和危机,列宁从实际出发,放弃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认为必须实行新经济政策。
2.时间:
1921年开始。
3.内容:
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商业方面: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

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2.它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3.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4.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的伟大实践。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破坏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产值下降;
2.战时共产主义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俄国经济危机严重;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适应,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是一次不成功的实践。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新政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令》、《国家产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社会保障法案》等法案。直到二战之前,美国已经很恢复到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

3R政策:

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罗斯福新政的核心:

最大限度的保护中小资产阶级和下层群众的利益,使社会秩序逐渐稳定。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采用新的理论知道——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
2.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同时采取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1929经济危机导致社会生产力严重下降,金融业濒临崩溃,各大企业破产;
2.美国失业率极高,民众没有收入,生活困难。

罗斯福新政的意义:

1.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3.促使美国从经济危机中走了出来,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4.促使美国改变原有外交政策,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5.遏制了美国滋生的法西斯主义。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Economic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就是指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
1.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2.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经济全球化让我们面对的主要问题:

1.合理利用能源、资源问题;
2.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问题;
3.控制人口增长问题;
4.开发和利用空间、海洋问题;
5.毒品蔓延问题;
6.国际恐怖活动猖厥问题;
7.核武器扩散问题等。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
(1)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
(2)促进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3)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2、挑战:
(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
(2)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
(3)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如不设法解决或抑制,将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5)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如何接受经济的正传递,抑制副传递,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原因、表现、主要机构:
1.原因: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2.表现: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趋势。
3.主要机构: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起着主要作用。世界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所进行的国外直接投资占世界投资总额的时候80%,贸易额超过世界的一半,技术转让达到1/3,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而且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和各区域性集团之间,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影响着全球化进程。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麦当劳化、好莱坞化、迪斯尼化、商业连锁等风行世界,影响世界文化多元发展,引发了世界性的社会文化、政治等问题。

汽车生产全球化体现:


跨国公司:

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措施:
1.必须搞活市场经济,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中一个组成部分。
2.必须开放市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能马上无条件地全面开放,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在适应自身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开放,这样才能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效益。
3.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因为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并参与规则的制定。
4.必须发展资本市场。但中国虽然拥有高储蓄率,却只有很小一部分流进了私人企业,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储蓄更是少之又少。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