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发生在上海的事件有
    ①京师大学堂的设立②《申报》的创刊③商务印书馆的创办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本题信息:2009年福建省期中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发生在上海的事件有①京师大学堂的设立②《申报》的创刊③商务印书馆的创办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主要考查您对

《新青年》的创办

《申报》

商务印书馆

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新青年》的创办
  • 《申报》
  • 商务印书馆
  • 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
《新青年》 :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的革命刊物。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于上海,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改名为《新青年》,并从上海迁到北京。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先后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主要宣传民主和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开始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度成为党的机关刊物。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复刊后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新青年》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的发展资本主义。
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后来,《新青年》迁到北京,主要撰稿人还有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他们大多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些思想成为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知道思想。那时候,《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校长的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主要活动基地。
《新青年》:

蔡元培任校长时的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同意设立京师大学堂,官书局即并入其中。戊戌政变后,京师大学堂停办,至1902年才得恢复。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改为“北京大学校”,后来称“北京大学”。可见,北京大学的演变过程是始终和中国社会的政治大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然而,北京大学原先的名声并不好。京师大学堂初办的时候,学生都是在京任职的官员,差不多每个学生都有听差,老师讲课时,要由听差通知:“请老爷上课了!”所以这个号称全国最高学府的京师大学堂被人戏称为“官僚养成所”。民国初期改为北京大学后,学生受科举制度的影响,仍把大学看成是“取得官吏资格之机关”,因此校内管理混乱,没有多少学术气氛;学生思想涣散,如此校风能否扭转,对蔡元培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蔡元培来到北大以后他制定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学方针也基于此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大胆和先进的。他提出:“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听他们自由发展。”他的“思想自由”,包括了让新思想能在北京大学得以传播;他们“兼容并包”也是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为此,他聘请了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任教。
他亲自到陈独秀的居所邀请他到北京大学主持文科;请刚从美国留学回来、提倡白话文的胡适,任北京大学教授;请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请提倡新文学的刘半农任教授;还请第一个向中国介绍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夏元瑮主持北京大学理科。这批新文化运动健将和学术精英的到来,使北京大学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申报》: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1872年4月30日,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因历史原因停刊。5月28日,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原申报馆原址上出版。
申报:
1872年4月30日,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

《申报》的历史意义:
《申报》前后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八十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中国近代出现的重要报刊

时间 出版的报纸 宣传的思想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维新变法思想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每周评论》 宣传民主和科学


《申报》:


史量才与《申报》:
提起《申报》,不能不谈到为《申报》发展作巨大贡献的史量才先生。正是他将《申报》发扬光大,发展成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在他主持办报期间,黄远生、邵飘萍、戈公振、俞颂华等著名记者、编辑都先后在《申报》工作过。 “独立之精神”、“无偏无党”、“服务社会”是史量才办报思想的核心。他生前把世界幸福寄托在完全独立的报纸上,包括经济上的独立,不接受任何政治势力、军阀的津贴,政治上的自主,不听命于任何一个政治集团,不受官方或军阀操纵。正如宋军在《申报的兴衰》一书所说:“史量才和《申报》的无党无偏,不带色彩的独立精神,并不是没有自己的观点,只是这种观点是不以一个政党或集团的利益出发,而是以大多数人民利益出发。”“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是史量才掷地有声的誓言。他认为“报纸是民众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人民说些话,才站得住脚”。在遭暗杀前不久(1934年10月5日),他曾和俞颂华、黄幼雄说起他的办报,“纯以社会服务为职志,不挟任何主义,亦无任何政治背景”。史量才办《申报》二十二年,始终贯穿着他对报纸独立品格的追求,并以他的办报思想和报业实践丰富、提升了中国新闻史。在他主持办报期间,《申报》度过了早期席子佩的控告危机(损失二十万五千两白银),业务蒸蒸日上。从1912年的发行七千份,五年后(1917年)达到两万份,此后稳步上升,1920年是三万份,1925年突破十万份,1926年突破十四万份,1932年超过十五万份,创造了《申报》的黄金时代。报纸是历史的档案,《申报》经立了近七十年的风雨,它见证了中国从帝制走向民主,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程,经过几代新闻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和不断的探索,《申报》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报纸,在百年报业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异彩。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出版机构,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新中国成立后,商务积极完成公私合营改造,并1954年迁至北京,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新的奋斗历程。1958年,全国出版社业务分工,商务承担了翻译出版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和编纂出版中外语文辞书等出版任务,逐渐形成了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世界名人传记”为代表的翻译作品,和《辞源》、《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英华大词典》等为代表的中外文语文辞书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
商务印书馆:
1897年成立商务印书馆是中国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出版机构,也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直到现今天还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商务印书馆现隶属于新组建的中国出版集团,坐落在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灯市口以北的原中国文联大楼内。

商务之最: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在中国出版史乃至文化史上创造了诸多第一,择要列之如下: 出版第一部语法学学术专著——《马氏文通》(1898)
出版第一部中英文对照排版印刷的英语教科书——《华英初阶》(1898)
出版大陆第一部英汉字典——《商务书馆华英字典》(1899)
第一个使用纸型印书(1900)
第一个系统地介绍西方学术论著(1902)
第一个使用著作权印花(1903)
第一个作为文化企业引进外资(1903)
第一个作为民间企业聘请外国专家和技师(1903)
第一个系统地编印出版《最新教科书》等近现代中小学教科书(1904)
第一个创办《东方杂志》等一系列现代意义的杂志(1904)
第一个采用珂罗版印刷(1907)
出版第一部由中国学者自己编纂的双语辞典《英华大辞典》(1908)
第一个采用电镀铜版印刷(1912)
第一个使用自动铸字机(1913)
第一个采用胶版彩色印刷(1915)
出版我国第一部以语词为主、兼及百科的大型现代语文辞书《辞源》(1915)
出版我国第一部专科辞典《植物学大辞典》(1917)
成立我国第一个中资电影机构——活动影戏部(1918)
生产制造我国第一部汉字打字机(1919)
制作我国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震东华文打字机》(1919)。


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中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的,属于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百日维新失败后被保留下来,成为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京师大学堂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受到举国关注,但由于清廷的腐败,政府并没有对大学堂给予充分的投入。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它既是全国最高学府,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统辖各省学堂。1912年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

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
1、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1898年6月11日,清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而建立京师大学堂是其重要举措。1898年7月3日,光绪帝正式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
2、京师大学堂的地位:
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学府,兼具有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
京师大学堂的改名于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蔡元培革新北大:
1916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于第二年开始改革。
1、改变学生读书做官的思想,他提出大学是“研究学问之机关”,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场所,更不是养成资格、贩卖毕业文凭的地方。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摒弃“做官发财思想”,抱定做学问这一宗旨,孜孜以求。
2、积极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允许各种学术派别自由发展,允许有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在大学任教;在教师的聘任制度上,蔡元培以“学诣为主”,罗致各类学术人才,既聘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等来校任教,也延请了持复辟政见的辜鸿铭等旧派人物执教。一时间北京大学人才荟萃,声誉鹊起。
3、对学科和教学体制进行改革。针对以前北京大学专注学术法的风气,首先是进行了文理扩充,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蔡元培认为“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学与术的区别就是基础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区别。学生在学校必须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只有把基础打好才谈得上应用。
4、废科设系和学分制的建立。蔡元培在学科建设上要求文理沟通。为了避免文理科学生相互隔绝,互不沟通,他采取的一个重要改革措施就是清除人为的科际障碍,废科设系。北大于1919年废除科,改原隶属于科的学门为系,废学长,设系主任。原来的文、理、法等科分别改为不同的院。学分制是蔡元培效仿的美国大学中通行的学籍管理方法。他认为同在一个年级或一个专业的学,由于其能力和兴趣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学校中实行学分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发生在上海的事件有①京师大学堂的设立②《申报》的创刊③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