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的相同点是
    [     ]

    A.在中国面临瓜分的背景下兴起
    B.两次运动都是反帝爱国运动
    C.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D.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
    本题信息:2011年0101月考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李晶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的相同点是[ ]A.在中国面临瓜分的背景下兴起B.两次运动都是反帝爱国运动C.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D.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 主要考查您对

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义和团运动
  •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含义:

或称庚子事变、庚子国变、庚子拳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清末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在华西方人(也包括传教士及华人基督徒在内)排外运动,“突显中西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它也标志着以仇外情绪为契机的反对基督教传教活动已达到高水位”,义和团运动最终引发八国联军远征。在义和团运动中,起到了一定的打击帝国主义列强的作用,一定程度促进了中国人民群众的觉醒。但是由于具有笼统排外色彩和愚昧与残暴,也使得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较差。


义和团运动:

(一)爆发原因:
1、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自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2、义和团爆发的根本原因:19世纪末,各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边疆和邻近国家,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的危机。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在政治上则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在文化上他们通过教会深入中国城市和乡村进行侵略活动,使民族危机愈加严重,终于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导火索:1899年10月上旬,山东省平原县杠子李庄,因教民欺压群众,义和团便冲击当地的教堂。知县蒋楷派兵前往镇压。朱红灯率团民二三百人(一说近千人)与清军进行战斗,将其击败。至今在平原乡间还流传一句谚语“义和团起平原,不到三月遍地传”。

(二)失败原因:
1、义和团运动本身的缺陷性和盲目性。
①义和团作为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运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②义和团本身具有巨大的破坏性。
2、义和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
3、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4、清政府和外国势力的联合镇压。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打击锋芒,被迫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

(三)历史意义:
1、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2、义和团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之野心。
3、义和团运动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1、相同点:
①所处时代:都发生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前期;
②运动主体:都是以农民群众为主;
③领导者:农民阶级;
④斗争方式:斗争武装斗争为方式的农民革命运动;
⑤组织形式:都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群众,都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⑥结果及原因:都是由于农民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下失败的。
⑦作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不同点:
①时代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其爆发的根因;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民族矛盾是其根本原因。
②矛头所向:太平天国要推翻清政府,义和团运动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③持续时间和波及范围:义和团运动持续时间14年(1851—1864),波及范围大半个中国,转战18省;义和团运动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主要在山东、京津地区活动,时间和范围不如太平天国运动。
④组织的严密性:太平天国有严密的组织(拜上帝会和太平军军事编制),有公认的领袖,组成领导核心;义和团组织松散,没有公认领袖,缺少统一指挥。
⑤斗争水平:太平天国有明确的革命纲领,斗争水平高,其《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革命的思想结晶。义和团没有纲领,斗争水平低,被清政府利用。
⑥对外关系上:太平天国领导人吸收基督教的合理成分,形成拜上帝教,组织动员群众,太平天国有平等的外交思想,有灵活的外交策略,主张向西方学习,《资政新篇》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义和团盲目排外,不能区分资本主义侵略和外来的先进文明,具有明显的反资本主义的落后性。
⑦指导思想:太平天国运动借助西方基督教理论,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义和团信封神袛,持符念咒,设立神坛拳厂,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


教案频发的原因: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教案,
1、治外法权凌驾中国法律 
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被准许在中国传教和成立教会。在治外法权之下,不单教会的西方神职人员不受清政府管辖,一般中国信徒也常获教会庇护。地方上,基督教教会每每因为文化、风俗差异等等各种原因,与地方民众发生冲突。部分不良教民欺压当地民众,而地方政府却往往因为惧于教会的治外法权,不欲与洋人作对而未能持公处理,造成教案。 
2、仇外心态 清末华北地方经济破产,传统社会纲纪解体;在转变的时代,人心惶惶,各式秘密会社纷起。总之,教会、教众和洋人、洋货,成为了仇视的对象。  当时社会有许多诋毁西方人的谣言,如说洋人医院挖小孩眼睛制迷药、神父用特制器具吸男童阳精等等,而一般中国百姓一向迷信这类传言,从而人人自危,对西方人及中国教友恨之入骨。 
3、守旧势力煽动。

思想意识:

1、爱国思想
义和团具有朴素的爱国思想,对外国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十分痛恨。他们表示:“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还有些义和团组织更希望能使国家从屈辱的境地摆脱出来,如当时的红灯照就宣布要以法术“远赴东洋,索还让地并偿二万万之款”。
2、排外思想与爱国思想相对应,义和团也存在一些排外的思想与举动。这些行为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应当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不能简单化处理。
3、迷信思想
义和团存在大量的迷信思想,这是由于构成义和团员主体的中国农民在当时缺乏先进的思想武器,只能以落后的迷信思想来解释外国侵略者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当时的义和团普遍认为中国的灾难是遇上了“劫运”。称“劫运到时天地愁,恶人不免善人留”(《庚子大事记》)。这些迷信思想在义和团运动的初期起到了一定作用:共同的迷信思想成为联结各个义和团组织的纽带,使义和团在组织松散的状况下仍能坚持斗争。
4、忠君思想
由于封建思想的毒害,许多群众都有传统的忠君思想,在义和团运动中的“扶清灭洋“口号就是一个表现。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一些群众认清了清廷的本质,不再对其抱有幻想,转而提出新的“扫清灭洋”口号。


戊戌变法:

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1)国际环境:
日本:当时列强仍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打开市场、倾销商品为主要目的,且列强在亚洲正集中主要精力侵略中国。
中国:19世纪末,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的要求日益增长,在中国,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不会允许中国走上自强之路。
(2)国内环境:
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发展相对充分。
中国: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不良
(3)思想文化:
日本: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
中国:儒家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较难接受新鲜事物。
(4)领导力量:
日本: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
中国: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新派力量小。
(5)改革途径:
日本:先有自下而上的倒幕运动,成立了明治新政府,再有自上而下的改革,阻力较小。
中国: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光绪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顽固保守势力强大。
(6)改革措施:
日本:全面、系统,既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实行民主宪政的精神,又充分考虑到了日本的具体国情。
中国:虽然也有政治、经济、文教、军事方面的内容,但由于维新派的妥协退让,缺少民主宪政精神。且一些措施操之过急、全面出击,便利了顽固派的反扑。加之地方督抚持观望态度或阳奉阴违,变法法令实际上成为一纸空文。


戊戌变法的背景:

(1)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民族危机。
(2)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救亡图存运动。
思想基础:改良的维新思想的出现。
在经历了边疆危机、中法战争,尤其是经历了甲午战争的惨痛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不再相信洋务运动那一套可以使中国走向富强,开始寻求新的救国道路,这也构成了戊戌变法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生存,力量薄弱;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要阶级来源的新势力力量有限;
旧势力的阶级根基封建势力在中国有千年的历史,力量雄厚;
且朝廷中慈禧和光绪帝是制约和被制约的关系;
悬殊的力量对比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新势力在变法过程中没有发动群众,缺乏群众基础;
执行新政的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新政无法落实;
变法采用“和平”“合法”的手段和自上而下的方式;
对帝国主义的幻想;
等等。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

戊戌变法的意义:

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爱国性;
进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尝试,发展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和趋势
;变法的思想基础是资本主义学说,抨击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就是促进近代思想的启蒙,就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影响;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发现相似题
与“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的相同点是[ ]A.在中国面临瓜分的背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