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综合题
    (28分)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4分)
    材料二: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正如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所说,“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惫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
    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6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 荷盾,获利651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437564两。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对西方社会的影响。(4分)
    材料三: 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宴,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
    (3)材料三为我们研究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2分)
    材料四:  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90l一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一1919
    600
    13000
    75
    1625
    (4)读材料四,分析1912年——1919年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在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出路是什么?(2分)
    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本题信息:历史综合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 本试题 “(28分)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4分)材料二: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 主要考查您对

    水稻和黍,农作物

    南方农业的发展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水稻和黍,农作物
    • 南方农业的发展
    •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
    •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商周时农作物的种类:

    商周时的农作物种类,有属于谷类作物的黍麦等,也有属于经济作物的桑麻等。记载商朝谷物品种的资料,主要见于甲骨文。但甲骨文中所记的谷物名称的字,至今也并没有全部认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甲骨文编》所收的四千多字中,属于谷物的有黍、麦、禾、粟等。在商代以前,稻谷的生产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稷是比较重要的一种谷物。在文献记载中,稷常与黍字连称。黍和稷这两种谷物很相近,但黍有粘性,稷没有粘性。所以,在商朝,主要粮食作物黍、稷、麦、稻等都有了。
    到了西周,农作物的种类就更加丰富,后世的主要农作物都已具备。黍,俗称大黄米。《诗经》讲谷物种类常以黍为首,可见其地位重要。《论语·微子》“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食”,可见黍为待客细粮。稷,周人称始祖为后稷,又以社稷为国家的代称,可见稷在周人心目中有很高地位。稷是黍的一个变种,一般常指秆上无毛,散穗,子实不粘或粘性不及黍者,有时作为粟的别称。麦,在周代已是主要粮食之一。周代粮食品种已有大麦、小麦之分,主要供蒸煮后粒食。麻,麻是古代庶民布衣的主要原料,麻秆可以为薪烛。除此以外,麻子也是粮食的一种,周人将麻与禾、麦并称,说明麻很受重视。稻,周代时南方、北方都有大量种植。

    早期农业生产的发展:

    (1)中国农业的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三个起源地之一,独立起源,自成体系。较早形成了北方种植粟黍、南方种植水稻为主的格局,并形成了以种植业为核心、农牧采猎并存的结构。中国古代农业是中华文明发生发展的基础。
    (2)早期农业包括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的早期阶段。原始农业阶段人们使用木石工具,生产技术上主要采用刀耕火种,实行撂荒耕作制。传统农业的早期阶段也就是夏商周时期,生产力有所进步。木石工具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出现了金属工具。生产技术进步,休闲制取代撂荒制,农作物种类更为丰富,精耕细作技术在某些生产环节出现。


    宋元时南方农业的发展:

    1、工具的革新:开始使用不同土壤的圆头、尖头和犁铧。为了解决耕牛的问题,有些地区使用了人力操作的踏犁。
    2、农业作物的种植:北方的粟、麦在江南大量种植。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播到了江淮流域。
    3、经济作物的种植:棉花、茶树的种植得到推广。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强。
    4、产量的进一步增加。“苏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粮仓。

    占城稻:

    占城稻是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宋朝时引入我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占城稻以其原产地,位于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为名。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原产越南中南部,北宋初年首先传入我国福建地区。根据我国古书记载,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经济重心的南移对农业的影响:

    中国的粮食生产结构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以粟稻为主,所谓“北粟南稻”,由于隋唐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是在北方的黄河流域,所以粟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格局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被打破。稻逐渐取代粟在粮食供应中的地位,麦紧跟而上,与粟处于同等的地位。形成了稻粟麦三分天下的局面。
    到了宋元时期,稻麦的地位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唐宋以后,南方地区各种土地的利用形式不断出现,加上大量的旱地改为水田,扩大了水稻的种植面积,同时耕作技术的不断提高,也大大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这使得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扶摇直上。在水稻向北方扩展的同时,麦类作物也在早有麦作种植的南方地区,由于有各级政府的鼓励而得以发展。
    宋代,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他们把原有的饮食习惯也带到了了南方,社会对麦类的需要量空前增加,以及佃户种麦所能获得的实际利益,因而促进小麦在南方的种植达到了高潮。南宋绍兴(1131-1162)初,出现了“竟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的局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稻麦二熟制。在稻麦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的同时,芝麻、油菜等也开始成为重要的油料作物。



    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
    2、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
    3、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铁农具和牛耕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

    铁农具和牛耕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由于广泛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使单位生产和个体经营的特色的小农阶层成为社会基础的可能,井田制中“千耦其耕”的奴隶集体耕种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分散的,一家一户制的封建经济形式兴起了。

    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的作用:

    1、经济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政治上:使得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状况:


    我国最早使用铁农具的记载:

    我国铁农具的最早使用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发现一批铁农具。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上记载的铁矿山达三十多处。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战国之际,又创造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用来制造韧性铸铁农具,从而使铁农具得以广泛使用,这项发明比西方早2000多年。


    小农经济: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的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生产
    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少有交换。
    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脆弱性: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


    小农经济的发展:

    1、发展:
    (1)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所有制度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商品交换,而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及交纳赋税。
    (3)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不完全等同。
    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形式,自然经济强调其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
    (4)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定的生产资料,有一定的劳动积极性,是促进我国精耕细作农业形成的主体。但小农的负担十分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5)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特征,也是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和长期存在的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2、地位:
    ①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②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③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④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⑤但是正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
    3、评价:
    (1)小农经济的积极性:
    ①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②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③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④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消极性:
    ①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②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③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发现相似题
    与“(28分)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请回答(1)据材料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