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了“欧共体”和“石油输出国组织”共同点的是

    [     ]


    A.均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
    B.是区域性的经济、政治集团
    C.曾有效遏制了一些大国的经济渗透
    D.探索出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模式
    本题信息:2011年0111模拟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了“欧共体”和“石油输出国组织”共同点的是[ ]A.均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B.是区域性的经济、政治集团C.曾有效遏制了一些大国的经济渗透D....” 主要考查您对

欧洲联盟

“十月战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欧洲联盟
  • “十月战争”

欧洲联盟的建立:

1、原因:
(1)受苏联威胁,所以要联合御强 
(2)受美国控制,想要联合自强 
(3)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联系日益紧密,所以要联合起来,重振雄风。 
2、过程: 
(1)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签订(即《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5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4)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又称《欧洲联盟条约》); 
(5)1993年生效,欧盟正式建立。 
(6)欧盟扩大:1995年曾至15个成员国;2004年25个。 
3、意义:
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欧元的启动:

(1)1969年,欧共体正式决定把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作为共同体的奋斗目标。 
(2)1999年1月1日,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3)2000年批准希腊进入欧元区。 
(4)2002年1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


十月战争含义:

十月战争(又称第四次中东战争、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打算收复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 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明显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了苏伊士运河 (原来的停火线)。


前四次次中东战争产生的后果:

1、后果:
(1)战争严重阻碍了中东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战争并不能解决中东问题。
①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的几乎全部领土和其它阿拉伯国家的部分领土,却无法使阿拉伯邻国承认它在中东的合法地位;
②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无法通过战争收得失地;
(3)大国插手加剧了中东矛盾。
2、启示:
战争难以化解阿以间的分歧和积怨,只能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1973.10:

1、起因:
① 埃及、叙利亚为了收复失地和洗刷耻辱(必然性); 
② 埃、叙在苏联的帮助下迅速提高军备水平(可能性)。
2、交战国:埃及、叙利亚VS以色列; 
3、经过:
① 战争初期:埃、叙进攻阶段; 
② 战争后期:以色列反攻阶段;
③ 双方接受联合国的停火决议,结束战争;
4、结果:埃及、叙利亚取得局部胜利。 
5、取得局部胜利的原因:
① 突然袭击(犹太教的赎罪日发动战争); 
② 苏联的援助下军力增强;  
6、影响:
① 埃及收复了苏伊士运河东岸部分地带,叙利亚收回了戈兰高地部分地区; 
② 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3~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提高了中东地区国家政治地位,并引起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开始调整全球战略) 。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了“欧共体”和“石油输出国组织”共同点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